资本结构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实证会计十年回顾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资本结构类发表论文,关于我国实证会计十年回顾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资本结构及会计信息及资产减值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资本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六)股利政策研究股利政策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政策之一,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对投资者的回报,是以企业的经营成果为基石,并与诸如公司治理机制、经营战略、负债水平、成长性机会、现金流量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它的公开发布,向资本市场传递市场传递了诸如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相关的信息,形成一定的经济后果.因此,会计实证研究者主要围绕股利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市场反应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一是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显著的特点,研究人员从多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特定股利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原红旗(1999,2001)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对1994~199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了分析.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和股利极不稳定,但从总体上来说,当期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累计留存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股票股利,而可分配收益少、每股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会以转增股本代替股利.此外,上市公司存在利用现金股利向母公司转移资金,利用股票股利扩展股本的行为,但未发现股利政策与企业增长性之间的显著关系.而吕长江、王克敏(1999)则以1997年和1998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316家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股东权益比例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股利支付水平越高;国有股及法入股比例越高,股利支付水平越低.杨淑娥、王勇、白革萍(2000)以1997年进行股利分派的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股本、权益结构对于其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而邓建平、曾勇、何佳(2007)则就股份制改造对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通过分析1997―2000年我国285个国有企业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三年的数据发现,公司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模式对于控股股东获取利益的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非完整改造公司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程度较高,从而分配较低水平的股利,完整改造公司不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所以其分配的股利水平较高.不同改制模式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股权与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也存在不同,完整改造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的相关关系强于非完整改造公司.魏刚(1999,2000)以1992年~1997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持久盈利的变化所驱动,股利增加的公司其盈利在当期及未来的两年中有显著的增长,股利减少的公司在未来的两年中盈利则显著的减少,由此表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含量.而且,是否具有较好的投资项目也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赵春光、张雪丽、叶龙(2001)对210家公司1999年度的股利分配行为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负债结构对于股利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发放股票殷利.刘淑莲、胡燕鸿(2003)也就资产负债率等因素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通过对按照25%的比例在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随机选取的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此外,现金分红与非流通比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有关学者还就特定资本结构及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吕长江、王克敏(2002)以1997年前上市、1997年至1999年三年中曾支付过现金股利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和管理股权比例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股权比例显著影响的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管理股权比例越高,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就越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其股利支付率就越低;盈利能力和公司股本规模是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共同因素,只有当公司盈利能力强且股本规模较大时,公司才愿意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马曙光、黄志忠、薛云奎(2005)选择1998~2002年所有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随着证监会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占,但现金股利形式却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谢军(2006)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具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动机,且这种动机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企业成长性机会能够弱化第一大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激励,并促使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其经验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掏空”理论,而更支持自由现金流理论:第一大股东能够迫使公司吐出多余的自由现金流,并能根据企业的成长性机会调整股利政策.
二是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由于股利政策会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现金充足程度、发展机会等相关信息,所以,股利政策的发布通常会导致分配股利的公司的超额报酬发生变化,而且对于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市场的反应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有关学者进行了实证检验.魏刚(1998)对260家公司1997年股利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在公告前后5个交易日内,分配股利公司的平均超额报酬显著高于不分配的公司,对于分配预案予以解释的公司的平均超额报酬显著高于不解释的公司,送股公司的平均超额报酬显著高于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这表明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行为更加欢迎.与之类似,陈晓、陈小悦和倪凡(1998)选取1995年以前上市的86家首次支付股利的公司样本,分别检验了市场对于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与混合股利在分配方案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作者发现.虽然三类首次支付股利公告均能导致大于0的超额收益,但现金股利的显著性水平及超额收益均低于混合股利和股票股利.陈浪南、姚正春(2000)对403家上市公司1998年度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在初步控制盈余信息的情况下,市场对股票股利具有较强的正向反应,而对单纯的现金股利则不太敏感.俞乔、程滢(2001)以1992―2000年期间股利分配方案正式公告日的股价和交易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研究发现,无论是首次公告还是一般的分红公告,公告日当天及公告日后一天的股价都出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在具体的分红方案中,市场对送股或混合股利的分红政策有较强的正向反应,而对单纯现金红利则极不敏感.
(七)融资与资本结构研究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以及对企业形成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而融资成本、企业的盈利能力、规模以及成长性等因素都会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而不同融资方式及其相应资本结构造成的经济后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融资与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融资定价研究.融资定价问题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再融资(如配股再融资)过程中的股票发行定价问题.融资定价直接影响了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股票发行的成败,所以合理的融资定价就显得至关重要.研究者通常根据股票上市后的价格反应来判断融资定价的合理性,具体是从股票上市首日、短期和长期的超额收益率(剔除市场系统性价格变化
资本结构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我国实证会计十年回顾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