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经济学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学生素质方面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生素质及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生素质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素质教育;考试;交易费用;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1]在任何社会中,教育的最终价值都不是为了培养考试能力强、考试分数高的人,而是造就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育本身应体现为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但在教育实践中,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及家长以学生升入下一个阶段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作为目前学习的直接目标;学校以学生升入下一个阶段学生的多少、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学校的目标;社会评价学校也以升学率高低作为主要指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参加考试次数多、学习负担重、压力大,身心和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学校关注少数学生升学,忽视许多学生的培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形成冲突.
在人类发展中,平等始终是一些思想家追求的理想,同时也是近现代社会许多国家制定社会规范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职业、不同劳动者,应该一样得到社会尊重.但在现实中,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到,不同职业实际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它们在地位、财富、权力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为个人拥有不同收入.在决定个人收入差异的多种因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人力资本差异,或者说文凭差异.在教育中,家长鼓励和支持孩子成为卓越人才、追求更高社会地位;儿童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希望成为社会卓越人才;学校追求向高层次学校输送更多生源,进而培养更多卓越人才.家长、学生、学校对卓越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收入的追求,它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下面先分析应试教育产生的机制,力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减缓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
一、教育、学生素质评价、考试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个人从童年入学,到成年就业,一般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会赋予教育两方面职能:一方面,教育承担社会化职责.在社会中,社会要求他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掌握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具备公民资格,以促进公共福利.教育任务就是培养人、造就人,使儿童成人后,更好地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另一方面,社会又是复杂的分工体系,知识是分工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分工从家庭、社区和狭小地域向大型组织、城市、全国、全球化方向发展.处于不同分工链条阶段的劳动者,存在权力、财富、声望、地位的差异.传统社会主要通过先赋地位实现社会分工,现代社会分工则主要通过教育实现.个人接受教育的差异体现了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水平,教育成为现代初级社会分工和劳动力配置的基本工具.一个人在社会接受的教育不同,不仅标志他有不同的教养、掌握不同的方法和知识,而且还意味着他有、或将来有不同的权力、财富、地位和声望.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其目标是追求卓越.培养质量高、数量多的学生是学校卓越目标的体现.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既取决于学校的师资、设备、图书,又取决于所培养学生的素质.①因此,为实现学校的价值,学校在录取学生中,既考虑得到尽可能多的学费收入,②进而招聘优秀师资、购买设备和提供图书,又考虑学生素质.获取学费收入和招收到高素质学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2]在学校学费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学校就去招收高素质的学生,甚至牺牲一些学费收入去招收高素质学生;学校为了增加学费收入,也可能招收素质较低的学生.
学生进入一个学校接受教育服务,是学生及家长在其约束条件下,优化选择的结果.其目的无论是使学生的人力资本增值,还是通过文凭信号,使其同低学习能力的人相区别,都是为了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得到人力资本使用方的认可,获得更高收入.学生选择进入提供教育服务品质不同的学校,在于不同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所产生的教育回报率不同.在进入不同学校接受教育服务的机会成本差异不大的条件下,学生会选择能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的学校,以实现更大收入.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其他投资一样,只有在教育投资的边际回报率等于其他投资的回报率时,家长和学生才不会增加教育投资,学生及家长之所以用高额的额外支出,获得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其动因在于他们从优质学校获得的回报高于投资于其他方面的回报.
如果一个学校招收数量小于报考数量,在学费收入不变、或者增加的学费收入不足以弥补学生素质差异的条件下,学校会通过选择学生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体现在任何一个学校的招生规则中均有一条:择优录取.而择优录取的前提就是基于学生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估与排序.
对物体进行评估与排序,要以测量为基础,如果你不能测量它,你就无法评估它,更不能将它们排序.学校要对报考的学生进行排序,依次要解决学生素质测量的内容、如何测量、如何排序.
学校作为教育组织,是从其他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担负传承文明的专业机构,它通过培育人才,担负文明传承使命.不同文明在个人身上体现为不同的理想、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由于文明再生产同生物再生产对人类再生产中的影响逐渐加大,随着社会演化,在分工体系中,人的地位、财富和声望就与其理想、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紧密相联.学校要择优录取,就要测定学生已有的理想、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以及潜质.个人理想、道德品质决定了个人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异同,学校将学生的理想、道德品质要求,作为录取的必要条件.个人身体决定了社会和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时间长短、以及通过教育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可能性,它作为限制性条件,也是录取学生的必要条件.③在学校将不满足必要条件要求的申请者排除后,才能、技巧的差异就成为学校录取学生的依据.
才能、技巧在学校教育中等价于学生智力,才能、技巧的评价就转化为智力评价.个人掌握、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习逐步获得的,它依附在人的身上,无法直接测量.虽然个人智力无法直接测量,但个人掌握、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在其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社会通过评价实践效果间接测量个人智力.在测量的基础上,又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对不同人的智力进行排序,故智力评价是一种间接性评价.
通过评价个人社会实践效果来评价智力,严重耗费资源.一个人完成一件工作的具体情况,体现了个人在这类工作中智力的高低,要全面衡量一个人,就需要观察和测量他在多方面工作的具体表现,观察和测量这些表现要耗费资源;同时,一个人完成一件工作,除自己投入以外,还需要投入其他资源.为了减
学生素质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学生素质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经济学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