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经济学类论文范文集,与资本市场的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信息经济学类论文提纲,关于资本市场的信息经济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信息经济学及信息及法律法规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信息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存在,否则庄家就会采取措施对付这些跟庄者.从散户的角度看,“跟庄”是最优策略,但跟庄也要采取一些策略:第一,如果是资金较多的跟庄者,在跟进时一定要分散,尽量隐藏自己的行动,不让庄家发现以避免招致打击.第二,要独立研究,单独行动,在发现庄股后悄然跟进,不要声张,否则跟进的人太多则会招致庄家打击.第三,跟庄决心要大,一旦发现庄股就坚决跟进,坚持下去.因为如果跟庄者决心不大,可以轻易放弃,则庄家的打压成本低;如果跟庄者决心很大且有耐心,则无限的对敲和等待会使庄家的成本大增,这时可能选择不打击,容忍跟庄者存在.当然,如果跟庄者太多严重影响到庄家的操作和未来利益时,庄家也可能选择“撤庄”.可见,资本市场上由于庄家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其博弈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博弈的结果一般不是利益均分,而是庄家获得暴利,少数散户获得少部分利润,大部分散户亏损.这样的分析结论与现实资本市场博弈的情形基本一致.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可见,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现象,影响着市场交易的公平,严重时会阻碍市场运行和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还是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增加市场的信息供给,缓解庄家与散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管理者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与反监管
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仅包括市场自身存在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例如上市公司正常披露的信息,投资者之间收集、处理和传播的信息,以及市场既存的各种股价序列等历史信息,还包括市场外部输入的宏观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市场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性信息、政府的各种政策性信息以及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信息等.这些外部的、宏观性、管理性信息对市场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当然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和投资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管理者与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政府是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具有政策供给的主动权,在这些信息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而市场参与者则是这些信息的接受者,是信息的需求者,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资本市场管理者和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例如,政府的法律法规颁布和宏观政策的出台具有随机性(注意不是“随意性”),信息出现的频率难以预测和把握;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正式出台之间存在着“时滞”,难以保证期间不会提前“泄密”;法律政策制定者可能直接或间接就是市场参与者(尽管一般规定这些人士不得从事证券活动,但难免有胆大妄为者,或与其有关系的“市场参与者”),难免提前行动从中牟利.在各国的资本市场实践中,这种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存在过,尤其是象我国这样新兴市场的不成熟期,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4]消除或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办法主要是规范政府及其管理机构的宏观决策行为,增加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法规政策制定者的自律素质,增强宏观信息供给的时效性.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guanli/00481148.html
四、不对称信息下资本市场的效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即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5]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也不例外,也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逆向选择”,又称作“不利选择”,是一种“事前行为”,指市场参与者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而“隐藏信息”(“隐藏知识”)的一种行为,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利用这些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信息劣势的一方则处于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模型中代理人的选择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经理市场上资本家和经理之间签订聘任合同时经理作为“代理人”的选择行为.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一种不良的市场行为,实际上却是市场参与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条件下的正常反应.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逆向选择会干预市场的有效运行,但对逆向选择的理论分析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70年代阿克洛夫(G.Akerlof,1970)对“旧车市场”的研究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随后,许多讨论不对称信息的研究文献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逆向选择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观念之一来自于迈克尔斯宾塞(1973)引入的“市场信号”概念.而查尔斯威尔逊(1977,1980)、斯蒂格利茨和韦尔斯(1981)分别给出了逆向选择的一般理论和资本配置领域中逆向选择的具体理论.[6]此后,逆向选择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概念和分析角度而风行于经济学界,应用到许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去.其中阿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三人因此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本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在发生交易之前也会做出一种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的“逆向选择”行为.资本市场上典型的逆向选择例子很多,例如,由于贷款人(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总是夸大投资项目的收益性而隐瞒其风险性,银行面对众多的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在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成本很大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平均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确定给谁发放贷款和利率的高低,这样,一部分项目好收益高的借款人可能贷不到款而被排斥出市场,或者以高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的成本得到贷款.结果信贷市场只能以“信贷配给”的方式、在非正常的利率水平上达到均衡状态.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文论述过的资本市场上的选择行为.这里,由于发行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资本市场变成了一种“柠檬市场”,双方必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逆向选择”,从而带来“劣股驱逐良股”现象.这里不再重复.
所谓“道德风险”,又称作“败德行为”,它是一种“事后行为”,指交易双方签订合同后一方“隐藏行动”的一种行为.资本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道德风险”也是经常发生的.例如,一级市场上股份公司在股票发行完毕、资金到手后(事后),不按原先“招股说明书”约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资金,而投资于短期的预期收益大、但风险更大的项目,从而可能给股东(投资者)造成较大的风险或损失.又如二级市场上,由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知情
关于信息经济学类论文范文集,与资本市场的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