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类论文范文集,与金融机构反假货币的经济学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假货类发表论文,关于金融机构反假货币的经济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假货及假币及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假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程,在经过多个阶段后,最终会处于一个均衡状态A(x0,y0),得到金融机构的努力程度和监管者的检查概率.如图3所示.[3]监管者检查概率和处罚金额
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金融机构不仅在与假币持有人和监管者进行博弈,同时在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观察和博弈.因为反假货币工作不仅是金融机构的一项社会职责,也是一项涉及到金融机构之间利益分配的一项工作.
假如在一个城镇有两个金融机构A和B,市场利润合计为100,当两个金融几个都努力或不努力参与反假工作时,利润是平分;而当一个金融机构反假工作努力,而另外一个金融机构不努力时,努力获得利润40,不努力获得利润60.每个金融机构的反假成本为10,处罚成本为40.
1.对金融机构监管严时的博弈分析
当对金融机构监管严时,假设金融机构反假工作的信息是透明的,一旦反假工作不努力时,就会被发现并进行处罚.金融机构A和B的博弈模型如图4所示,纳什均衡为(努力,努力).[4]
2.对金融机构监管松时的博弈分析
当对金融机构监管松时,反假工作不努力的金融机构不但不需发生反假成本,并能在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还能免于受到监管者的处罚.这个博弈的模型如图5所示,纳什均衡为(不努力,不努力).
三、结论
通过对金融机构反假货币的经济学博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成本收益影响到金融机构反假币工作的行为模式,高昂的反假货币成本及反假货币收益的可望不可及性影响了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的积极性,创新反假货币工作模式减少反假货币成本、增加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收益是反假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二,由于监管者在反假货币工作检查中取证困难,发现违规的概率较低,处罚成本较小,使得理性的金融机构在柜台的假币收缴中,会根据客户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存在中间地带,影响了反假货币的效果.增强反假货币工作检查取证的可操作性是增强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效果的有力保证.
第三,监管者应该行使自己反假货币工作监督职责,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这是增强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努力程度的有力措施.
第四,金融机构之间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具有模仿效用,在监管严时,全部金融机构的反假货币努力程度增强,监管弱时,全部的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努力程度降低.
参考文献:
[1]陈宝山.现钞学:Mo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林绍期.“联席会议”制度是海南省有效开展反假货币工作的根本保证[J].海南金融,2006,(10).
[4]吴培清.让农村、农民远离假币――对建立农村反假货币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金融,2006,(6).
假货类论文范文集,与金融机构反假货币的经济学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