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有关论文范本,与周小川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央行掌舵人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系统工程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周小川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央行掌舵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系统工程及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系统工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父亲周建南排行第三.周建南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历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一机部机械研究院院长等职.周小川的母亲杨维哲解放前曾就读武汉大学,解放后在化工部任职.周小川之所以从事金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他说:“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
尽管周小川一直被外界视作省部级“海归”的代表,但周本人也经历过国内求学的艰辛.1968年,20岁的周小川与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下乡锻炼,一干就是4年.“4年中,除了劳动,也有一些其他的接触,比如,对系统、载波广播系统进行一些工程设计,对机床作一些技术革新.”周小川说这些实践对他后来从事研究工作很有益处.
1972年,作为第二届工农兵学员,周小川被送到北京化工学院读书.4年大学生活,除了系统地学习数学、机械、电子、电机、自动化、化工工程以及英语和日语等,他逐渐对计算机,特别是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两年后,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周小川考上了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界的老前辈严筱均教授.
如果对周小川在经济学研究作一个时间段上的划分,1978年应该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周小川只是对经济问题感兴趣;而在此之后,周小川开始进入到研究的层面.应该说,这一大的变化与周小川所参与的两个涉及国民经济的大工程有关:“川汉输气工程”与“30万吨乙烯工程”.
“20世纪70年代初,很多人以为四川的天然气储量非常大,不仅每年可向武汉输送150亿立方米,甚至还有150亿立方米可送往上海.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输气管线办公室’,决定上马这一特大的能源工程.接下来,办公室就从全国调集了一大批技术人员.我也被列选其中,去搞管线压气站方面的自动化设计.”周小川说,后来才发现,原先上报的数据水分很大,实际上四川的天然气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这样,‘川汉输气工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有进口的设备、材料,连同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另一个是‘30万吨乙烯工程’.据考察比较,这样的工程,我国的设计制造能力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太大.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准备将整个工程实现设备国产化.可是,国内的石油价格太低,乙烯行业毫不费力就能赚取到高额利润,他们根本就不想购买国产设备.同样,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也不怎么考虑经济选择原则,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搞‘国产化’.结果,费时多年,‘国产化’计划中途夭折.”
两次“劳而无功”的经历对周小川触动很大.他开始意识到,这些项目之所以劳民伤财半途而废,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恰巧当时,在钱学森等一批系统工程学者的倡导下,学界有意运用系统工程解释社会发展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在前辈们的指导下,周小川从那个时期开始从事经济方面的应用开发.
1981年初,周小川研究出一个关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模型.当时,正值中央提出在20世纪末经济翻两番的宏伟蓝图,这一模型配合中央的构想,对发展、人口、环境以及部分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化论证.这一做法后来被证明,是国内用系统动力学和计量经济学在计算机上建立较大规模经济发展模型最早的一次尝试.
同一年,周小川与合作者研究出一套研究中国货币流通规律的模型,采用定量的方法,借助网络来描述货币流通的途径以及货币在每个环节滞留的时间,并表明其流向.以通过数量化的模型来描述金融问题的方式,这在国内也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周小川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评价很高:“1979年至1980年,周小川曾构造了一个多部门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仿真模型,并用于政策分析.和许多从工程界转向经济分析的学者一样,他们都是先从结构问题和动态发展,这种数量关系很突出的领域入手的.但周小川的结构分析一开始就突破了单纯物质生产领域的传统框架.他的这项工作及事后产生的论文,至今对学术界仍有启发.”
三、从学者到官员:处变不惊,厚积薄发
周小川是一个温和而谦逊的人,发表演讲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并面带微笑”.仅仅从外表和谈吐上判断,周小川并不符合官员的特征,倒更符合他学者的身份.从一个学术精英跃进到政治精英,周小川似乎在不断调和身上激进与渐进的矛盾.
1985年,周小川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是《国民经济模型与经济大系统的分解途径》.毕业之后,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显然这不是一个权力职位,更多的是一个研究平台,周小川与当时中国顶尖的学者挥斥方遒.当时,具有良好经济学素养的吴敬琏,对周小川的知识结构完善很有帮助.渐渐地,他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经济体制、宏观经济、金融、外贸、社保、财税、企业等多个层面,在研究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发表了很多有关国际经验比较的文章.
此后,周小川先后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开始担负金融管理的重任.1991年,周小川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1991年~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曾是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在中国四大专业银行里很有特色.一方面,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当时实行的体制还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成份;另一方面,作为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海外有许多分支机构,这需要银行实行一定程度的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和办法.此时,周小川的学术优势与对外经贸部部长助理的经历,使其在中国银行的领导岗位上得心应手.他本人也在中国银行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银行业的知识和经验.
原来,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实际上由中国银行来管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外汇储备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995年起,周小川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第二年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主管外管局工作.这期间,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从1996年12月1日起,中国成为IMF第8条款成员国,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标志着中国人民币自由兑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市场化的程度加深.二是成功渡过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最能说明周小川经济学家本色的是,在屡获升迁的同时,周小川所著《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1997年度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孙冶方奖”.其间,周小川还在国外发表了一些英文论文.
1998年周小川接替王岐山,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当时,建行在前任王岐山行长的管理下已很有起色,而且四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程度更高了,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据说,周小川曾努力推动人事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改革方案的出台.遗憾的是,周小川在建行任期较短,很快他就调任证监会主席了.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金融界,周小川先后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可以说亲身参与制订了中国银行业十年改革历程的每一个关键决策.但奇妙的是,他从未担任过基层领导.
中国普通百姓认识“周小川”,更多的是他在证监会主席的任上.2000年就任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第四任主席,周小川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周小川的任命宣布当日,沪深股市大幅高开,以欢迎这位新锐的改革派官员.
在2001年《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评选中,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入选“决策者之星”.评选委员会认为,在周小川履新以来,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引人注目
系统工程有关论文范本,与周小川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央行掌舵人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