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例,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表现,并提出了如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06-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学业问题.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不同.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良或不及格,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有的学生得了考试恐慌症,每次考试都要生病或不敢考试.特别是有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感到当前大学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2.自我意识问题.一些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这样导致对孩子的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严重的将导致轻生;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励,不给他们留有私人空间,导致他们入学后在宽松的生活环境中缺少管束,对大学生活缺少规划;一些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缺乏在大学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大学新生,入学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需要独立、自理的生活环境,个人生活一塌糊涂.
3.不良的意志、品质问题.有的学生个人意志不够坚定,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练,在挫折和意外变故面前往往成为失败者.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是攻读大学,有的同学家庭富裕,与同学交往出手大方,而有的同学为了教育费,家庭负债累累.这种比较使贫困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4.人际交往问题.学生上大学后,交往的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具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由于个人生理条件和个性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困难.生长环境的不同,使大学生个体形态和相貌上的差异非常巨大,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过高、过矮、过胖、过瘦等外在形态,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了与人交往;有的学生性格急燥、过分争强好胜,自我评价超过自身的实力,在与人交往中也带上了性格的因素,从而引起他人反感,导致交往失败,心理失衡,失败又会产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造成心理负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特性
1.数字式行为心理.大学生大多处于18~24岁的年龄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入探究精神.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一是影响学习,荒废学业;二是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三是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衰退,甚至造成心理、行为变异,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2.虚拟行为心理.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在网络环境中往往撇开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和角争定位,把一些在现实环境中被控制的行为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如低俗的语言、情绪化的甚至是错误的煸动言论、侵犯行为等等.这些心理和由此产生的偏离行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危害到大学生健康成长.
3.强烈的自主心理.我国当代大学生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具有较强的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平等、竞争和创新意识逐渐凸显.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是大大地强化了,并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的同时,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也有所滋生、蔓延、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违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
三、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高校大学生个体脆弱性与群体复杂性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成熟.物质生活上相对宽裕,精神生活相对欠缺,缺乏生存磨难,缺乏集体合作环境,更缺乏独立处
![关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的毕业论文题目范文](/image.asp?http://e.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c8531fe75cdf8db1bc2e7b623123dddb/c83d70cf3bc79f3d6ceffa4fb8a1cd11728b2946.jpg
)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例
另外一个现实就是,我国大学生连续扩招造成学生群体成分复杂,各类生源学生汇聚一堂,不同生源的基本素质,个性特征、求学目标各有差异;大学生群体融入社会的程度加深,社会上种种不良观念和行为因大学生成分多元化而进入校园,导致学生群体内部交往中增加了很多潜在的冲突,这些都考验着稚气、单纯、充满好奇心的莘莘学子.
2.虚拟社会――网络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大学生上网的数量每年成几何数量增长.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网络的这种“虚拟社会”交际方式迎合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交际需要.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倾述对象、聊天、交友、恋爱、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浏览非法、黄色网站以打发时光.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3.社会现实不良因素的影响.
(1)理想信念淡化.经济成分和经济效益多样化.使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注重经济,忽视政治;注重家庭,忽视组织;注重实惠,忽视崇高;注重索取,忽视奉献.
(2)传统美德淡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使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发生变化.这些人视勤俭节约为“小气”;视诚实劳动为“老坎”;视尊老爱幼为“发傻”;视助人为乐为“过时”.他们的义利观、节俭观、婚恋观、家庭观、孝道观等发生严重的扭曲.
(3)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国外企业进驻中国,引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中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和差异更加明显,优势社会阶层的等级意识有所抬头.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化与心理咨询工作滞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方式明显滞后,跟不上学生思想实际,没有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和教师本身就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智育轻德育,实用主义意识较强,人文思想、人本意识较弱.使一部分大学生信念淡化、虚无主义、实用哲学抬头,这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滋生提供了温床.
四、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清楚地看到,青年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没有清醒地认识,思想上存在模糊之处,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意识,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也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德育工作者队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学生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管理干部队伍,及时解决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guanli/00539817.html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学得如何,还要关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在各种社会压力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如果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已开设了临床心理学辅修专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中日益普及.同时,每学期要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在学生综合测评方面,要充࠳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例,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