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关于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财务风险方面论文查重软件,关于关于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财务风险及学校财务及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财务风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等于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2.投资风险指标.
(1)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等于校办产业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2)校办产业速动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现金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动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3.财务失衡风险指标.
(1)总收入支出比率.本指标是指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若年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比值超过1,反映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或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已向银行贷款.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若这个指标值长期大于1,说明学校就会面临长期的财务赤字,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周期,因为学校经费支出增长和经费收入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步性.
总收入支出比率=年度经费总支出额/年度经费总收入额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现实支付力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它用来评价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期末货币资金可供正常支付的月周转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货币资金支付率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出总额/12)×100%
(4)潜在支付力比率.本指标分析是指年末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是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的补充.它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付款后,满足正常运行管理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等于(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
(5)事业基金可用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
事业基金可用率等于(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四、财务风险的评价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和综合运算,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价,为学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一个难点.目前,根据指标赋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整个综合评价值的重要性赋权,即根据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过程,考虑了分析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但层次分析法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会偏离财务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较常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即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所得的结果客观性较强.当然用因子分析法也有其缺点:一是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二是只适用于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而对于相关性较弱的多项指标则很难用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和环境不同,其财务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在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在采用数量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的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
[本文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办学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编号:2009C25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著.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5)
3.黄青山.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J].商业会计,2009(10)
4.曹娟娟.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5.闫天池,朱荣.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识别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6.陈明.因子分析法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26)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责编:吕尚)
财务风险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关于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