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金融监管的理综述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金融市场类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金融监管的理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金融市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国内目前对于金融监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是大都将侧重点放在对金融监管的体制、制度及国外监管经验的介绍、分析和评价上,对于金融监管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缺乏对金融监管的理论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众所周知,金融监管理论本身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体系,它包括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理论、有效性理论,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的体制理论及具体操作理论等.笔者通过做出一个系统的综述来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梳理,以便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演进历程,对构建我国现阶段监管的理论体系具有实践意义.
该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guanli/00543585.html
[关 键 词]金融监管 理论综述 演进
一、金融监管的内涵与范畴
金融监管即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的对象是一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体系,而金融监管当局是金融监管的主体.金融监管主体是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去监管整个金融体系的特殊机构.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二、传统金融监管理论
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包括用来解释社会管制的三类监管理论体系: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公共利益论、以Stigler(1971),Posner(1974)为代表的监管经济理论及Kane(1981)的监管辩证理论.
1.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论又被称为市场调节失败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出现的,是最早用于解释政府监管合理性的监管理论.公共利益论奠定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同样存在着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监管目的是促进市场竞争、防止市场失灵,追求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一般认为,金融部门的垄断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有效产出,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所以应该通过监管消除垄断(Meltzer,1967).当外部效应存在时,自由竞争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分配.此时,倾向于通过政府监管来消除外部效应问题.金融监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金融安全网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来减少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同时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授信主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stiglitz,Weiss,1981),造成金融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就越严重,市场失灵也越明显(蒋海,2002).正因为以上几方面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监管,并由没有私利的政府来提供金融监管这种公共产品,消除外部性和垄断,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与安全.
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实施金融监管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对市场过程的不适合或低效率的一种反应;是纠正金融市场垄断性、外部性、传染性、脆弱性等所引起的市场失灵的制度安排.但它们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它们都天真地假定监管者的目标是社会利益最大化,并认为它们有能力实施各种监管政策;二是它们都只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理论产物,只能为大萧条时期改革所实施的大部分管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模式和结构;三是在政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社会利益.
2.监管经济论
该理论侧重研究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当局问的关系.经济监管理论由stigler(1971)提出,后经posner(1974)和peltzman(1976)的补充,该理论趋于完善.该理论认为,政府的管治并不是为了保护全体公民或者人数众多的社会集团利益而制定的.政府之所以进行金融监管,其直接目标不是公共利益理论所称的要控制市场失灵、控制资金价格、防止各种金融风险的传染,以及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效率等,而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由stigler,posner,peltzman,becker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论”或称为“管制俘获说”也认为,政府管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对管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即立法者被产业所俘获),而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即执法者被产业所俘获).该理论强调指出,管制不仅仅是经济过程,更重要的是政治决策对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认为管制的目标不是为公共利益,而是被俘于特殊利益集团.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者stigler在1971年指出经济管制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取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peltzman提出了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概念,认为政府无法对各种金融管制的产生过程给予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因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政府由许多的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政治斗争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政府作为一个代表(利益集团)则是金融监管和监管制度的供给者.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经济监管理论的发展揭示了金融监管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stigler认为针对市场失灵的金融监管是不现实和理想化的.通过完整的研究得出了受管制产业并不比无管制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价格的结论.但是,该理论过分注重了金融监管主体与监管客体之间的关系,忽视了金融体系本身内在的特点,并没有指出为何需要金融监管,也没有提出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但是却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政府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3.监管辨证论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作为有特定利益目标的监管者来说,它不可能自动退出社会舞台,而是重新为自己寻找管制的新手段,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以加强管制.这样,被监管者又从管制者制定的新的游戏规则里寻找破绽,从而规避管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监管者又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更新的游戏规则.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相互博弈,就这样可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把上述思想运用于金融管制领域,美国经济学家Kane(1981,1984,1994)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管制的“辩证法”.他首先做出“规避管制”理论和动态博弈模型,论证了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因.
Kane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得利润而回避政府管制所引起的.政府管制性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从事已有的盈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限制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而金融机构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会进行一些创新活动以规避监管当局寻求新的盈利机会.当金融机构的创新出现以后,监管当局可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放松原有的监管政策,
金融市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金融监管的理综述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