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相关论文例文,与农田水利重建悬念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农田水利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农田水利重建悬念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农田水利及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农田水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系尚需厘清,相关制度和机制亟须重构.政策进退
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小型水库、池塘等)、输水工程(灌溉水渠、排水渠等)和配水工程(水坝、水闸、泵站等),这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但在过去50余年里,相关部门对其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政策摇摆不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时,举国修水利的热情高涨.当时提出了有名的“三主”方针,即“以蓄水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群众自办为主”,与之相反的“排水、大型、国家为主”的思路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专家”的路线,在被批判之列.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以及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这段时期,是国内农田水利建设最为集中的阶段,当年所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影响至今.
云南姚安县下口坝水库的建设即是当时响应国家号召,群众自发建设.1957年下口坝水库建成,当时总库容为724.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3.4平方千米,灌溉面积达8530亩.该水库是姚安县两大水库之一,至今仍在为姚安坝区供水.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农田水利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1978年之后的十年,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停滞,当时有人提出水利是“左”的产物,要肃清.
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中,水利项目下马,投入资金被大幅削减,农田水利资金更是挪作他用.这是历史上增长最慢的时期,全国灌溉面积年均增长仅为0.5%.
从1978年开始即在原水电部农水司工作的冯广志见证了农田水利的变迁,熟知当年一些决策过程.
据他介绍,1979年以前,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是地方收取后上交中央,由中央统一分配.1980年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后,国家把这部分经费(23亿元)切到地方,资金使用方向由地方决定,“地方怎么安排是地方的事情,你干小型农田水利也行,不干也行.”
冯广志告诉《财经》记者,1980年至1998年,中央安排的资金里基本上没有小型农田水利资金.
这段时期,全国未再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就连改革开放前集中建设的水库,也不愿再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姚安县下口坝水库正是在此时第一次错失扩容的机会.
1989年,已运行30年的下口坝水库急需扩容,当时云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要求姚安县政府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上报水利厅.据了解,当时已经确定了三个方向,但由于资金缺口大等原因一直未立项,下口坝水库第二次错失扩容机会.
在水利史上,199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水利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同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冲击,国家大量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此时在国债资金中才有了农田水利的位置,中央安排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新灌区建设.
冯广志回忆说,之前中央未投入资金的一个依据是“中央的钱办中央的事,地方的钱办地方的事,农田水利是地方和农民的事”.1998年后,不再强调这点,但当时资金规模较小,仅为几个专项.
此后,中央财政对整个水利的投资逐渐增长,但仍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地方水利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上,农田水利投资状况并未改观.
1998年-2002年,姚安县先后三次被淹.近几年降水偏少,下口坝水库又不能在雨季足量储水,导致农业用水时常紧张.随着姚安坝区和县城人口剧增,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
2003年,水库扩容一事再次被提出.姚安县专门委托楚雄州水文局对下口坝水库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并为此建了下口坝水库水文站,每天专人进行记录.“五年后,下口坝水库水资源综合评估完成时,记录的资料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当地媒体报道称.
2005年后,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从最初的1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26亿元.另外,从2009年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集中力量支持粮食生产大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水利部一位官员介绍说,“十一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6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3.2亿个.
2009年,姚安县连续几个月无有效降雨,后演变成百年一遇的干旱,损失惨重.
2010年,在修修补补半个多世纪后,姚安人终于在上一年大旱的逼迫下开始下口坝水库大修和扩容.目前,此项工程已开始施工.
改革反思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在其影响下,陷入停滞地步的农田水利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尤为突出的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山东费县是率先在全国探索这项改革的县.当地水利部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改革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关,例如水利工程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权责不明确,工程老化、退化、毁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跑冒滴漏导致水利用率不足30%;农民没有树立起水是商品的观念,收取水费困难.
费县一些村集体组织农民,将原有的小型水利工程拍卖给各家各户.这一做法后来得到认可.1996年,山东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总结乡镇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民营水利发展政策――《关于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使用制度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当地产权改革的思路是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根据费县水利局一份关于费县民营水利的调查研究材料显示:在随后的改革中,全县集体所有的4326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一次性拍卖到户,共收回资金1200万元.
产权制度改革后,由个人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归兴建人所有.涉及原有集体兴建、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时,仅将管理权、经营权转让.“拍卖的只是水库水面的经营权,真正的水库坝体仍属于集体所有.”费县水利局副局长范钟山告诉《财经》记者.
在拍卖中,经营期限为15年-30年,有的长达50年,并且允许继承和转让给其他人.在当时,费县的做法略显大胆.
1997年,临沂市政府出台《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随后在1999年,山东省水利厅下发了类似文件,两级政府高度评价费县的产权试验,费县因此成为全国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典范.
此后,全国其他地方纷纷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方式变更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或使用权,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同时盘活了水利资产,更缓解了因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水利经费紧张局面.
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并不成功,所有权改革并不能包治百病,一些地方在承包、租赁之后出现种种矛盾,部分承包户甚至主动交出承包权.
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权承包给个人后,出现学者所担忧的状况:因为个人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水利设施在抗旱和灌溉时存在管不了的情况.《财经》记者在费县调查时发现,同样的情况也曾出现过,当地政府部门最后只好将出问题的水库承包权收回.
当地村民称,归集体所有时,水利设施如果出现损坏,村集体可以动员村民对其进行维修,但在承包给个人后,就只能依靠承包户自己修缮.
倪文进认为,这项改革未成大气候的原因在于,农村水利工程公益性太强,直接经济效益只有水费,而水费收入又不足以弥补运行成本.一些有水面经营条件的塘坝,在承包后虽有水面养殖收入,但并不高,无法承担工程维护任务,而且用水紧张时还容易与其他村民发生矛盾.
此外,这些水利设施还承担着防汛责任,收入甚少的承包户难担如此重任.同时水利部门从保护水源出发,反对肥水养鱼,也会影响承包户收入.
据了解,近年水利部门已不再强调承包、租赁.
这轮市场化改革暗含了政府责任在农田水利上的淡出,由于其公益性属性和准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市场化的改革只能以失败告终,农田水利由政府主导的思路渐被认可,201

农田水利相关论文例文
重建悬念
这份名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晰了水利&
农田水利相关论文例文,与农田水利重建悬念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