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期货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买下石油安全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石油期货类论文发表,关于买下石油安全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石油期货及金融体系及石油价格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石油期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6368;大力度打击原油期货价格操纵行动,起诉两名知名交易员及其所属交易机构在2008年以操纵市场方式获利5000万美元.根据相关指控,涉案能源巨头一方面控制库存,制造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库存较低的假象推升油价,另一方面提前卖空,待抛售囤货导致价格回落时获取暴利.如果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赢得1.5亿美元赔偿金,这将成为该机构史上第二大罚单.实际上,为抑制投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自今年2月以来第四度调高原油期货保证金.2月以来该交易所原油期货保证金已调高67%,使得对冲者及投机客的持仓成本陡增.
业界对此举的降温效果并不乐观.美国达拉斯南卫理公会大学能源研究学院副院长伯纳德温斯坦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私人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公共财政都持有大量现金,在全球很多经济体低利率、股市不振、房地产等资产价值低迷的多重作用下,投资者愿意把赌注下在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上.加之中东和北非的政治不确定性,又增加了石油价格的风险溢价.”
倒逼成品油定价变革
在国内油品市场结构仍旧是垄断性市场的约束下,考虑将定价权交给企业,由政府设定价格监测区间,算是次优选择
国际油价的起伏不定,令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备感尴尬.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定价《办法》规定,国内成品油定价以中东基准迪拜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和印尼辛塔原油为参考基准,根据22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区间(移动平均涨跌超过4%),并考虑成本利润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来设定柴油和汽油的出厂价.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两次,均引发公众怨声.第一次在2月20日,以上三地的原油加权均价涨幅为12.9%,计价期为41个工作日;第二次在4月7日,三地油价涨幅在14.8%,计价期为34个工作日,双双超过发改委规定的4%调价临界以及22个工作日.
5月初,三地油价涨幅已达5%以上.5月9日,第三次国内成品油调价之窗如期打开.不过,令人尴尬的是,接下来一周国际原油价格又暴跌14.7%,创下历史最大单周跌幅,国内原本已经开启的油价上涨窗口又被关闭.
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此次上调有些缓慢,反因国际油价的下跌而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祝捷告诉《财经》记者,调价往往跟不上国际油价的节奏,调整时点滞后已经成为常态,且每次调整幅度都与国际市场实际波动不十分相符.
“调价滞后,迟钝,有时甚至‘逆调节’,国际油价都反转下跌了,我们还正打开涨价时间窗,犹豫着选择涨价时机.”王军对此亦有同感.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油价走势阴晴不定,国内成品油调价难免辗转反侧,陷入失灵之局.
而对企业来说,由于调价不到位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带来抑制,两大集团对市场资源投放屡屡出现控销惜售的操作,几次“油荒”已充分暴露
石油期货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这种刚性滞后,还往往被叠加以“弹性滞后”,因为价格监管部门要考虑包括通胀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是否生产和捕鱼旺季等等.这种原本应由财政补贴(公共性质用油)和用油企业(偏商业性)自我消化的成本,如今却以暂缓调价来应对,自然又给石油巨头们以口实.
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间的资源互供,也因此受到影响.中石油拥有国产陆上原油多一些,中石化从外部市场购油多一些,如果能严格执行资源互供计划,自然可以互为奥援,更好保障成品油供应.但眼下的情形却是都愿意原油价格走高时超供,原油价格走低时欠供,而置季度框架协议于不顾――都愿意把低价原油留给自己,把高价原油尽快出手,以规避成品油价格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时滞效应,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政策的参照物中,没有一个反映国内市场需求的参数.这些参数决定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所反映的更多是外国成品油的供求状况.
而国内成品油消费结构(国内柴油比例较大)与消费季节(国际市场夏季为汽油消费旺季)与国际存在的差异,则令价格和供求进一步扭曲,结果导致旺季价格无法提高,淡季无法下调.此时成品油走私的内外走向反而更能准确展示需求变化,颇具讽刺意味.
调整势在必行.
据报道,正在酝酿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根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财经》记者表示,关于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去年相关部门就已着手准备,今年煤电机制出问题更是使该机制加速推出.
在他看来,决策层意识到事不容缓,必须进一步调节.但是,并不会是媒体说的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而是由政府间接调价变成企业直接调价,改善政府调价滞后迟钝的问题.
调价窗口一旦打开,就可以自动调整,跟上国际油价波动的步点.同时,成品油调价机制还在,不会取消,不是三大巨头想调多少,就调多少.不过是成品油调价间隔、调价幅度有所变动,机制更加畅通,调整节奏更加灵活,更加直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则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在目前国内油品市场结构仍旧是垄断性市场的约束下,考虑将定价权交给企业,由政府设定价格监测区间,算是次优选择.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定价则能更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弱化垄断定价的可能性.
关键是让市场发现价格
只有当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更多地反映了中国原油需求的变化时,这样的价格才是更加真实和合理的
更加灵活和直接的调价,自然更有利于中国油价与国际接轨.虽然接轨是必须的,但中国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作为国际油价的被动承受者,要么争取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定价.
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定价,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以套期套利、平抑价格波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推出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进而徐图发挥定价权功能,从而让作为需求大户的中国市场的价格信号,能反映到国际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
“只有当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更多地反映了我国原油需求的变化时,这样的价格才是更加真实和合理的,对我国原油使用者来说才是公平的,这就要求我国原油生产者和使用者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原油价格.”王军说.
中石化负责原油进口的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坦承,中国目前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2亿多吨油,这其中份额油不到6000万吨,且因上游合同形式或联合体销售或经济原因,不一定全部能拿回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中石化炼油能力相对较强,国内原油生产相对不足,如何做好原油贸易,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压力尤大.
“研究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王军指出,制定完善自己的石油价格形成体系,逐步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进而掌握石油定价权其实更为紧迫.
事实上,全球每年原油实货贸易量约21亿吨左右,而相应的期纸货交易却高达140亿吨,石油价格主要是由期货市场决定.没有自己的期货市场,“中国需求”无法产生“中国价格”.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能源战略似仍未跟上油价的新逻辑.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企业人士表示,国家能源局还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政策还是围绕着如何搞能源项目、如何找到资源”,并未从金融视角去解开石油价格背后的迷局.他建议,国家能源局应该尽快调整能源战略思路,重视能源价格和交易机制的设计制定.
原油价格波动如此剧烈,致使重启原油期货的呼声一时再起.实际上,中国期货业曾有过一段火爆与盲动的历史,石油期货亦辉煌一时.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培育石油期货市场.1993年初,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前身之一――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货交易.之后,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
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规范,曾在国内外引起关注.当时推出大庆原油、90号汽油、0号柴油、250号燃料油等,一年多时间总交易量达5000万吨,占中国石油期货市场
石油期货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买下石油安全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