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类论文范文集,与商法学课程教学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教学法类论文提纲,关于商法学课程教学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学法及大学学报及商法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学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Seminar教学模式是现代西方国家大学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商法学教学实践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 键 词】Seminar法学应用
一、Seminar教学模式简介
“seminar”(费孝通先生译为“席明纳”)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1773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首次将seminar引入到大学.洪堡(W、V、Humboldt)在创建柏林大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为科学而生活”的大学理念[2],真正使seminar由原生性的涵义发展到一种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目前,seminar已经成为现代西方国家大学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3]这一模式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的教学范式.席明纳在柏林大学被称为“科学研究的苗圃”.它是指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4]席明纳教学模式的倡导: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学术自由和独创精神、师生之间平等合作、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教学法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4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Seminar的课程宏观结构由教师的概要式讲述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教师将系统、全面地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学科的前沿发展背景,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命题,提要性地勾勒这门课将要讨论的相关主题,并将它们分派给相关的参与学生,为第二部分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技术铺垫.第二部分是课程交流的主干.在这个部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研究取向和学理兴趣,将认领的课程内容做出充分的准备,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报告人必须提前把自己的发言稿打印分发给每
一位课程参与者.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主持者需要提前几周拟定一些具有讨论意义和辩论价值的论题,参与者在这些论题中选取其中一个,然后在课外围绕自己所选论题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做好准备并撰写材料,并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材料上交给主持者,供其他的参与者索取阅读,这样能够使参与者在讨论报告人的主题时提前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般有以下几个流程:首先,主持人宣布Seminar开始,宣布主题报告人员及主题内容,时间为2~5分钟;其次,主题报告人讲述主题内容,一般5~20分钟;然后,主持人进行简单评述、补充或说明,一般2~5分钟;再后,主持人宣布进入探讨阶段,全部参与人员就主题报告的内容、形式、意义以及其它任何与之有关的问题互相进行提问、质疑、交流和建议,主题报告人以及参与人员进行必要的辩护、解释甚至反提问.主持人&
教学法类论文范文集
通过讨论中的激烈交锋,Seminar总是能够激起思维的火花,可能会形成新的思想、假说或者启示,因此讨论是Seminar模式的灵魂所在.对于很多实际问题,往往将大家的讨论总结起来,就能形成对问题的较为完整的答案.但是,Seminar模式的成功进行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Seminar教学模式运用于商法学教学的实践个案
商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在本校法学专业三年级(51人)的班上以两节课90分钟的教学完整地尝试了Seminar教学法.具体的做法包括四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2周).教师在正式授课前两周布置任务,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主题,不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而是随机报数分7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前三天将本组汇报人告知教师.
2、课堂教学阶段(90分钟).这阶段是Seminar教学法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体流程如下:
①教师介绍.内容主要是宣布主题报告人员及主题内容,明确规则.(1分钟)
②各组汇报.由于时间有限,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该组工作进展和主要观点,每组限时7分钟.(49分钟)
③讨论.由小组任一成员回答教师、学生的提问,其他组员可进行更正和补充.(30分钟)
④总结与点评.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后续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希望,,布置下次课程作业.(10分钟)
整个讨论过程热烈而不混乱,学生灵感受到触动,智慧得到激发,各种观点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平时话语不多,表现内向的同学能够在这种热烈氛围的影响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他们表示这是他们自己都始料不及的.这次Seminar教学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以下体会:
第一,Seminar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商法学课程教学.商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学习者不拘泥于现有的条条框框,根据所处的情景灵活应变.因此,围绕某个主题,大家讨论、思辨是个非常高效的学习过程.这满足当代需求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6]
第二,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课前周密的准备.在Seminar教学法中,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汇报讨论的深度.我校学生大三上学期有8门课,学习任务繁重.所以,至少要给学生两周的准备时间来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事实证明,前期准备工作认真细致的小组在回答问题和辩论时拥有较大优势,思考问题逻辑周密,深度更深.
第三,教师的定位主要是引导和提高.在知识时代,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教练、是伙伴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播者.[7]在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驾驭整个课堂.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维持秩序,而不能回到以自我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中.要避免自己的主观好恶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影响他们的自我判断.教师在结束时还需要从理论的角度将学生的讨论拔高,拓宽深度,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guanli/006734.html
参考文献
[1]王林义,杜智萍.德国习明纳与现代大学教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6(7)
[2]刘娟.文化的社会意义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郭红雪,孙涛.试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4]林培锦.Se
教学法类论文范文集,与商法学课程教学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