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会计相关论文范例,与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速成教程(一)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管理会计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速成教程(一)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及成本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管理会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称为该项业务的“直接成本”;当某一开支和本期所有的货币收入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时,我们称为“间接费用”.这就是赚钱计算式的由来.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管理会计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4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二、直接成本
从成本来看,内账核算强调的是“直接成本”,例如“主营业务直接成本”,或“其他业务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认定为和本期某种货币收入直接有关的开支,只要和该货币收入直接有关,或者说为了取得这笔货币收入而明确需要支付的开支,就是其直接成本.和“货币收入”强调“要收到货币才算数”有所不同,直接成本不强调本期非把这笔钱花出去不可.也就是说,不但已经实际支付的开支要算数,本期该付而未付的开支也要算数.例如,公司用赊购来的原材料制造产品,并卖出去了,尽管此时还未支付材料款,除非想赖账不还,这笔材料费理所当然地要算进产品成本里,不能因为还没付款就认为多赚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必须的.
不过,有些业务带来货币收入,却没有直接成本,例如收到现金股利,收到存款利息,接受捐赠,接受奖励等,可以看作“直接成本为零”的特例,同样适用于赚钱计算式.
“直接成本”并非作者原创的概念,实务中已有大同小异的各种理解,为避免歧义,对本教程所用的“直接成本”作如下的特别说明:凡是能够认定和某一期间的某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就是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反之,凡是不能认定和某一期间的某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一律不算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而是作为当期间接费用处理.
所以关键在于“能够认定”和“不能认定”,两者的区别是“是否有可操作性”,如果在特定状况下是明确的,很容易就“直接有关”取得共识的,就是“能够认定”,否则就是“不能认定”,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也没有必要牵强附会地硬要找到其中的关联来.关于这一点,第二讲还将围绕制造业的问题,作进一步剖析.
三、间接费用
在上文已经提及,间接费用是“和本期货币收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开支”,是正常情况下难以认定,或者说看不出这些开支与本期货币收入之间有什么密切关联.例如管理层工资、业务招待费、房屋租金、差旅费等等,此类开支,只要是本期应该承担的,无论已支付或者该付而未付的,都是本期的间接费用.换言之,当一笔费用开支在目前水平上没法认定为直接成本时,就是间接费用了.
公司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赚钱”,赚钱计算式很简明地表现了公司赚钱的过程.通过《赚钱与分配总表》的阐释,可以引导管理层趋利避害,无非是:尽可能扩展赚钱业务,及时关停亏钱的业务,尽可能降低直接成本,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间接费用.
公司经营的各种业务,分别产生了特定的货币收入,所以先要从这特定的货币收入中分别扣除与这些业务有关的“直接成本”,余额很明确地表现为特定业务对公司的直接贡献.例如:
主营业务货币收入减去主营业务直接成本,就是主营业务的直接贡献;
其他业务货币收入减去其他业务直接成本,就是其他业务的直接贡献;
转让长期股权投资的货币收入减去原来的投资成本,就是这一投资的直接贡献;
卖了股票得到的货币收入,减去买进该股票时的原始购进成本,就是这一投资行为的直接贡献;
变卖写字楼的货币收入,减去该写字楼的原始购建成本,就是这次变卖活动的直接贡献;
计算出所有的这些直接贡献后,从直接贡献总和中扣除与这些业务无关,但因种种原因需要支付的各种间接费用,就可以回答“公司在本期有多少息前税前赚钱额”了.还可以用于解答其他疑问,例如,有老板常会觉得“主营业务明明很赚钱,为什么最后看不到现金?”,那也可能是被间接费用太高而吃掉了.
第二讲制造业的直接成本剖析
我们以“联产品”成本分配问题为例,来说明内账该怎样看待“非此即彼”,也借此说明外账与内账的理念差别.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物质的“伴生”或“共生”现象,例如铅锌伴生矿,化学合成物等等.制造过程有时就是分解物质的过程,例如饱和食盐水经过电解,分解成氯、氢和氢氧化钠(烧碱).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有一个“分离点”,分离点以前是“联合生产过程”,经过这点以后,原来投入的原料变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产品,这些产品就叫“联合产品”或“联产品”.在会计看来,分离点以前投入的开支叫“联合成本”,分离点之后投入的开支就是各联产品自己的后续加工成本了.现在的难题是,怎么把“联合成本”让各种“联产品”来联合承担,分摊为其各自的成本?
换个容易理解的实例,假设肉类联合加工厂收购1头毛猪用了1000元,加上屠宰费用200元.这1200元就叫“联合成本”.“宰杀分离点”以后,就有猪脑髓、猪头皮、猪大肠、猪脚、里脊肉、五花肉等等等五花八门的“联产品”同时产生,后续的加工费用都是不难直接跟踪认定的(如“火腿肠成本”),难的是怎么处理联合成本,它们各应当分摊多少联合成本?
传统上,外账是依靠“职业判断”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供选择的分配标准有许多,例如根据联产品的产量,重量、成份比例、在市场上的售价,扣除后续加工成本之后的净售价,等等,认为哪个更重要就选哪个作为分摊标准,据此把联合成本分摊到联产品上.例如,原化工部会计司就曾作出统一规定,在电解食盐水的联合成本中,氯气要分摊60%,氢气分摊4%,氢氧化钠分摊36%,然后加上分离点后发生的成本(例如还要提纯氯和氢析出后的“电解母液”,才是氢氧化钠),就是各自的产品成本,一锤定音,皆大欢喜.可是,严格地说,联合成本如何分配的问题,在本质上是无解的,因为只有“造物主”才知道,他在形成每一个原料成份时,各投入了多少“成本”.会计人员这么做,岂非“替天行道”,也太狂了吧?!何况,如此主观武断处理,随意性太大.假设换个说法,规定分摊比例是氢气40%,氯气20%,氢氧化钠40%,谁又能说错了
关于管理会计相关论文范例,与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速成教程(一)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