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类论文范文资料,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汉语类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汉语及汉字及借词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汉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说,“我们的语言支配着我们的思维(语言决定论)这一主张是学术生活的一个不断被提及的循环主题(recurringtheme).”虽然现代学者包括Pinker本人都反对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无法加以验证,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和思维之间不存在内在的直接关联性.那么,以日语借词为主体词库构建起来的现代汉语,对现代国人的思维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文url http://www.sxsky.net/guanli/008149.html
周光庆、刘玮在《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1996)对那段历史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不能肯定新文化启蒙思想家们脑际时时萦回着‘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古训,也不能肯定新文化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理解并且认同类似‘人是符号的动物’、‘谁要谈论人,谁就要谈到语言’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率先提出‘新民说’、呼唤‘独立自尊之人’的梁启超,就是率先自觉变革汉语书面语言、创造风靡一时的‘新文体’的梁启超;率先重新发现‘个人’、追求个性解放、阐扬独立自主的新型人格的陈独秀、胡适,就是率先发动‘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胡适与陈独秀.”
这似乎是在强调,语言对人思维的影响,甚至是新的语言塑造了新的人.如果以这个逻辑论,那所有的翻译借词,包括日语借词都是先进文化的代名词吗?
冯天瑜的论述则比较合理:
“清民之际新语不仅广布雅文化领域,而且也渗透到了俗文化层面.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响应革命的底层民众虽然不一定明白新语确切内涵,却因革命党在使用,洋溢着冲决旧罗网的魔力,于是,希望拥有“话语权力”的底层民众以巨大的热情捕捉新名词,纷纷以革命、共和、自由、自治、独立相标榜.”
是否接受或使用一种语言,在大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角度,是否“先进”的背后是对丧失话语权力的巨大忧虑.因此,在文化精英分子的推波助澜下,各类翻译新词,尤其是日语新词的流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但回顾历史,汉语也曾强势影响着日语的形成.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五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从东汉至晚清中叶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基本上是汉语、汉文化对日语、日本文化全方位的影响.这些不仅在日本的文学、宗教、建筑等方面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而且在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上也都有充分的体现.日语文字由汉字、平假名与片假名三个部分组成,除了少数是日本自产的“国字”外,大部分是直接借自于汉语的汉字,连平假名与片假名也是由汉字的草书和楷书改造而来.在词汇上大量的汉字词直接来自古汉语.在语音上日语汉字的吴音、汉音、唐音、宋音、清音更是直接仿汉语词的读音而来.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据考证,日本共派出遣唐使12次,每次最多时200人到900人不等,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及政治体制,均在唐朝时期由浅入深地被日本民族吸收.当时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自从圣德太子执政(593~621)奖励儒学以来,经过不断提倡和弘扬,好儒习汉的风气很快便在日本社会上形成,儒家思想随之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749~757)在位时更是全面效仿唐制,令全国每户人家备孝经一本,以此主张“孝为百行之先”.平安朝初期的文化继承了奈良时代学习唐代文化的遗风,汉文学学风强盛,约历时一个世纪之久,被誉为“贞观文化时代”.这也是中国儒学文化思想在日本传播的高峰时期.在江户时代的初期,朱子学说在日本上升到了统治地位,这标志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传播达到顶峰,朱子学传到日本,经过350多年的传播,逐渐地兴隆起来,并被德川幕府奉为“官学”,并成为江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后来随着中国明代阳明学和清代考证学的传入,日本又相继形成了阳明学派、古学派、考证学派等儒学流派,并最终达到了日本儒学的鼎盛时期.
时至今日,从日本的生活习俗和“神道”信仰,仍可随处发现儒学思想的痕迹.遗憾的是,如唐服一样,虽已经演变成日本国服,但在中国大陆本土,反而只能在博物馆和影视作品中一见了.
5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代时期.随着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别是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汉语中的日语借词迎来了新一轮引进高潮.中日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往来日趋增多,汉日语言接触日趋频繁.随着中国对世界呈全面开放的态势,汉语与西方主要语言有了更广泛的接触,汉语对外来词的态度与吸收也更加自觉,这都使得汉语对日语借词的态度和吸收出现了与前一时期完全不同的格局.这时期引进的日语借词表现为:1.成套引进少,零散引进多.2.科技术语少,生活词语多.3.独立引进少,混同引进多.4.直接引进与辗转并存.5.旧词复活多.
有学者认为,日语借词从结构上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的进程,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多音节化发展.因为日语在翻译西方外来词时,用单音节的汉字来翻译复音节的西方词语,形成了日语汉字词大都是双音节、多音节的结构.
但也要看到,汉语与日语属完全不同的语言类型,一个是孤立语,一个是粘着语.日语词之所以能轻易进入汉语,被汉语所接受,汉字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集合体.与汉字读音相比,汉字之义非常稳定,日语在古代把汉字借过去,是将汉字的字形与所表之义一起借用.汉字进入日语后,会出现种种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根本的,汉字的意义仍基本得到了保留.日语用汉字来构成表意汉字词,汉字之义进入了词义.当日语汉字词进入汉语时,在日语汉字身上所潜藏着的那种理据,那种古今义之联系,依然保存.这成为日语借词能够大规模、轻易进入汉语并很快被认同的重要原因.日语假名的文字性质与汉字完全不同,因此假名词难以进入汉语,这与西方的字母词难于融入汉语的有着同样的性质.
总之,日语对来自于西方语言的外来词采用了汉字翻译的形式,形成了大批的意译汉字词,之后再传入汉语,大大缩短了西方语言进入汉语的速度和难度,由此而深刻地影响到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和布局.客观的说,日语借词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日语借词承载着现代科学与技术、先进知识与观念传入中国,是中国近现代文明通向世界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冯天瑜.清末民初国人对新语入华的反应[J].江西社会科学,2004,(8).
[2]彭文祖.盲人瞎马之新名词(署名将来小律师)[M].东京秀光社,1915年.
[3]周光庆、刘玮.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M].东大图书公司,1996:85.
[4]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518-526.
[5]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著.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M].商务印书馆,1959:77.
【作者简介】
于东兴(197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经济学语言政策规划,中国古代哲学,神经语言学.
关于汉语类论文范文资料,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