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范例,与经济管理类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经济管理类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量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及数理统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量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文理交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科计量经济的学习,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是一巨大挑战.因此,应科学设置课程计划,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有效改革实验环节,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 键 词:经济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19,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36-02
计量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西方工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它在随后的数十年中迅速发展,理论日臻完善,已经成为经济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逐渐在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根据2006年暑期的调查,设置经济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98%的学校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60%的学校开设了该课程.{1}《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开设面最为广泛专业基础课程.
一、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课程,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观测资料为背景,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2}本科《计量经济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1.综合性学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3}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guanli/0082459.html
2.实践性与应用性.计量经济学自诞生起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R.Frisch)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克莱因(R.Klein)等人在凯恩斯经济学框架下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开始开展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研究,托宾(J.Tobin)、赫克曼(J.J.Heckman)和麦克法登(D.L.McFadden)等经济学家解决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和估计问题.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在不影响理论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计算机为工具分析问题.应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开展实验教学,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掌握诸如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种计量软件是必要的.通过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对计量方法的清楚认识.因此,在该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应至少熟练掌握一个应用软件.
二、《计量经济学
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范例
1.理论课程单一,课时安排不合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为先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并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目前,在计量经济学的讲授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望而生畏.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原因:原因一,我国高校经济与管理各专业招生文理兼收.文科生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对较难的数学推导觉得晦涩难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不同学科的交融,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再加上在我国高校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一般不开设选修课,致使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无法对基础课程加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量经济课程的学习与提升.原因二,国内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普遍仅开设一个学期,课程也不设置级别,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基础水平讲授内容基本一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原因三,课时安排不充足.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计量经济学为48学时,在如此少的课时内既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还要安排学生上机学习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显然,在较少的课时内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有些教师贪多求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都讲,但都没有深入分析.结果就造成,学生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理解不透彻,什么都不会应用.这样的“夹生饭”使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计量经济学的丰富多彩与应用价值,只能是应付考试.
2.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大量应用到高等数学与数理统计知识,仅利用传统的黑板授课,虽然逻辑思维很清晰,理论体系很完整,但是内容乏味,信息量较少.结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厌烦畏惧.另一种情况,是在教授该课程中,过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没有任何板书.这样虽然信息量很大、教学进度快,但学生即使经过课后复习,也很难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因此,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尽善尽美,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期末考试是开卷形式.期末的开卷考试已是《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的突破,学生不在只是死记硬背概念,照猫画虎完成计算题,对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考试毕竟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对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故应在该考核方式上适当增加小论文的写作.
3.计量经济学实验层次模糊,缺乏针对性.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是理论课程的巩固与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载体.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本科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背景学生采用相似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显然很难满足差异化学生的各自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科学设置课程,增加教学学时.高校课程科学化,就要避免课程设计上的逻辑错误,即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所需要的辅助学科必须提前开设.{4}故计量经济学课程应安排在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之后的一个学期,通常在大三学年开设比较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大一、大二基本可以修完所需要的辅助课程,此时开设该课程,使知识体系具有衔接性,尽可能减少由于知识遗忘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建议计量经济学学时应达到64学时,充裕的时间不仅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
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要“两手抓”,即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易调动,更谈不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应在教学中将板书、多媒体与网络综合应用,对于涉及数学中较为抽象的逻辑推导,采用板书形式,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对于涉及大量数据的案例,采用多媒体形式,信息传递速度快、容量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案例的分析过程,依然采用板书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课后复习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依托网络媒体,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交流,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还可增加课程论文考核环节,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升运用计
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范例,与经济管理类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