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相关论文范文,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金融危机相关发表论文,关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金融危机及金融及金融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金融危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垄断经营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金融机构要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加快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而高端金融人才是推动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未来金融机构对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这也将推动高端金融人才培训规模的扩大.3.金融培训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规模将快速增长
可以预见,未来广东金融培训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这主要是由于:一是作为金融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的大省,广东在全国的金融地位决定了广东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大.二是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广东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将会推动金融培训市场向高端发展.三是作为内地联系港澳的桥头堡,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将推动金融培训市场需求向外延伸.
二、金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培训的方式内容陈旧、单一,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
在金融培训的方式上,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学员参加培训大多是听辅导课,一般理论讲解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传授少,使学员处于被动受训状态,缺乏思考与实践,培训效率较低.在培训内容上,千篇一律,用通用件,在别的培训班用过的讲稿,原封不动拿过来用,未能根据培训的专业岗位、对象、文化知识水平等差异进行系统科学的区分,针对性不强,影响培训的质量效果.
(二)金融培训缺乏市场化的项目开发机制,导致培训实效性不高
金融培训是多方互动的过程,需要根据金融最新的需求进行市场化的项目开发.然而,目前金融培训却缺乏市场化的项目开发机制,在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没有与培训者沟通,培训机构只从自身计划出发,使被培训者完全处于“被培训”地位,丧失主动性,从而使得金融培训难以真正满足被培训者的需要.也就是说,缺乏市场化的项目开发机制,使得金融培训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金融培训院校功能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可持续保障,而人才的输送离不开发展良好的培训院校(包括独立的培训院校和系统的培训院校,下同).目前,金融培训院校建设与金融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培训院校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高,培训项目的开发能力弱.此外多数培训学校的教学设施陈旧,缺乏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不能满足现代金融培训对院校多功能的要求.
(四)金融培训体制建设不完善,导致培训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当前,我国金融培训疏于计划、较少开展培训后续跟踪考察,没有形成集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培训体制,导致培训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三、对策思考
(一)丰富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在确定金融培训内容时,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要增加国内外金融理论、适
金融危机相关论文范文
(二)建立与金融实践相适应的市场化项目开发模式
在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加强培训市场调查,加强与被培训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培训项目.在这方面,比较有效的是建立“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训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训方案,签订培训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院校、用人单位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培”的一种人才培训模式.“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能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三)根据金融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要做好金融培训需求分析,根据金融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金融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来讲,根据某一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等划分培训层次,对每一个层次制定计划,做到各有侧重,既保证实用性、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能体现培训的前瞻性、提高培训的长期效果、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采用中外联合办学,打造多功能的培训院校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4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要想尽快改变中国金融培训院校功能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除了想办法提高国内院校老师的综合素质之外,采取中外院校联合办学是一条更有效的路径.例如,为了加快培育现代化的金融高端人才,最近广东金融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办培训学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郭福春.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黄勋敬,李光远.基于胜任力视角的现代商业银行员工培训与开发,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9).
[3]胡孝德.构建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银行员工培训体系[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刘贵平.金融培训的需求变化及对策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5]梁健洪.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建设[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6).
[6]王勇.我国金融培训存在的问题解析[J],中国培训,2005,(8).
[7]陈爱武.中国金融培训业究竟缺失什么[J],中国培训,2004,(10).
[8]杨树林.深化应用型金融人才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探索
――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9]傅丽丽.基于六西格玛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再设计[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金融危机相关论文范文,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