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道德修养类论文范文集,与陆象山心学概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道德修养类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陆象山心学概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修养及本心及万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修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使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应当注意象山并非认为客观事物生长于一心之中,要以主观吞没客观,也并非说宇宙万物之理是心的产物,而是说明主体之心在达到天理,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能起决定作用.强调了内心本体所具有的道德原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心具有无限的认知功能,具有与人无间的融通性,吾心之理即宇宙之理.没有人,万物只能是自然的、毫无谓价值和意义的存在.而人的责任就在于能有所思,从而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象山就是基于此确立了“本心”这一本体概念.从以上可以看出,象山心学源于孟子之学,因为孟子的本心就是道德价值的根源.它是先验的、独立不依于经验,普遍的人所共有的道德主体,是万化之本.孟子从成为圣贤的角度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就在于礼乐道德规范背后的心理差异,“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既然人人都具有先天的仁、义、礼、智之心,那么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体认天理而成为圣人,即“人皆可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一个人只要能够发展四端向善,不让尘世的物欲掩盖其心,最终都可以成为圣贤.孟子以此而阐发出了道德内省的纲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提出一个人只要能够充分发明本心,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本性.由于人性是天道在人身上的反映,因此了解了本性,就可以体认天理;人们通过行忠恕,不断地剥落自我,最后就可以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即“所以事天”.只要自己的心成为道德之心,自己的性成为道德理性,进而也就是人的理想价值之所在了.孟子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在本性是一致的,即“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孟子,《离娄下》)只是他们能够与人为善,不让私欲蒙蔽自己的善性.只要能坚持努力,则圣人自可学而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01453.html

象山就是继承了孟子的这一学说,我们可以发现在象山心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四端”、“万物皆备于我矣”、“先立乎其大”等,都出自孟子.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有一番陈述:“(詹子南)尝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陆象山,《语录下》)王阳明也断定“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陆象山,《序》)但是象山对于孟子思想的继承不只是仅根据孟子所著的文字知解而已.他是经过其自身对真实人性的深刻反省后,体悟到孟子所言不虚,而创发心学的.虽然象山说:“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陆象山,《语录上》)认为孟子已把道理讲明,自己已无须多言.然而他更加明白,任何一套建构完整的哲学体系,永远需要后代人用他同时代的语言及思考方式予以重新诠释及说明,这样才能使理论体系为当代人所熟悉及接受,让该哲学体系有传播和发展的可能.因此,象山又说: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烁我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陆象山,《与曾宅之》)陆象山是在对孟子思想经过自悟自证之后,继承了孟子将良知、良能指为本心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万物如何皆备于我?反身而诚所得何乐?象山的本心已指向心的本然状态及明心后的境界.孟子的“我”是良知、良能或四端善性,象山的“我”则是包容宇宙万物之理的、完满无缺的本心.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被象山发展成为了“万物皆备于我心”.使本心即成为道德实践的探索对象和价值标准,又成为宇宙的中心和本原.


怎么写道德修养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33160次 评论:6546人

由此可见,沿着心学的逻辑发展,理这个外在的宇宙本体,不仅最终要消融在个体的道德心灵中,而且要从普遍的“此心”归结到个体的“我心”.“此心”与“我心”等同,理与心等同.所以似乎在象山看来,只有心才是真实的存在,万物只不过是浮现在心中而为心所折射的幻想和虚影.我心似镜,万物则如镜中之花.“平生学问唯有一实,一实则万虚.”(陆象山,《年谱》)“既识本心,元无一物.”(陆象山,《语录上》)这样,作为象山哲学起点的“本心”就似乎成为一种“神秘莫测”的绝对精神实在,所以心学会被误责为“杂袭佛禅”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参考文献:

[1]陆九渊.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责任编辑:田苗)

1 2

道德修养类论文范文集,与陆象山心学概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幼儿教师师德师范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评价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杂志

成教本科时间

英语j教学论文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低年级写字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法

doc下载 下载陆象山心学概(2)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