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民事诉讼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民事诉讼法方面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事诉讼法及实践教学及法律职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民事诉讼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法学教学的改革.本文以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我国法学本科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对民事诉讼法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适应国家对卓越法律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本科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4-0052-04

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法学教学的改革.换言之,如何切实提高和保障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核心,遵循本科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民事诉讼法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改革.

一、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特点

1.课程实践性较强.民事诉讼法课程可以分为总论与分论,总论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理论性较强,分论部分主要包括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实践性较强.但课程内容还是侧重于程序规则的实际应用.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阐释,与司法实务结合较为紧密.在教学目标上,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知识和理论解决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程序法素养,增强法治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

2.课程理论性较浅.由于民事诉讼法课程重在实践,而民法等实体法教学,重在对法律权利义务的制度性研究,使得实体法教学和程序法教学在理论深度上不可同日而语.由此造成的教学效果就是:民法等实体法的教学理论性很强,具有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民事诉讼等程序法教学法条注释所占比例较大,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3.课程适用层次较低.民事诉讼法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本科生无论是人格还是品行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具有培养的潜质.通常表现为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法律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步转变,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学习更加自觉,课堂经常提问,能够与老师交流和互动.基于课程适用层次的上述特征,从事民事诉讼法教学的老师可以加强他们的系统理论知识水平,注重课程的学习,理论的熏陶,同时又能联系实际,启发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民事诉讼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公正理念和规则意识,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促进公正司法和公正执法,而且基于本课程所具有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但事实上,许多高校的民事诉讼法教学目标不明确,偏重于理论的讲授,程序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长期被忽略,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程序的本质,致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2.教学内容滞后.目前全国高校民事诉讼法普遍采用的是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抑或部分高校自己编撰的教材.应该讲,这些教材体系完整、资料翔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如果严格按照这些教材授课,在教学质量上至少存在两大弊端:首先,观点缺乏创新.纵观现有的教材,每当论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时会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稍加比较就会发现文献资料的重复和类同.文献引用的大同小异导致在概念上的相似度增加,比如在论及民事诉讼的诉与诉权的时候,众多教材在同样概念上的解释都差异不大,鲜有创见.其次,内容未与时俱进,书本和现实严重脱节.当前国内的教材在资料时效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很多教材因循守旧,没能及时反映当前国内外民事司法实践中最新的实务热点和研究成果.

3.教学方法单一.众所周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即便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于幻灯片等高科技手段,但“照本宣科”的实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此种现象在国内其他高校的课程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究其根源: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其触角已延伸至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逐渐显示出对教师要素的替代作用.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包括电子图书馆和虚拟课堂的出现.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时期,教师的精力更需要大量地投向非程式化、非常规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而这一教学活动无疑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4.教学资源匮乏.影响民事诉讼法课程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学资源的匮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尚未转变.目前在法学本科的教学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高校的法学院均重视与实体法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于诉讼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发展少有给予关注,相应的配套投入也不多;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民事诉讼法课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而受过系统学习和培训的诉讼法学专任教师总体上还不够,许多学校都是由其他法学专业的任课教师兼任.这直接导致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01808.html

三、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我国高校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加以实施:

第一,加快民事诉讼法的课程改革.当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不可回避的事实,这对我国高校的法学课程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诚然,全球化加速了其蕴含的主导价值观或文化霸权,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在法学教育政策或改革措施方面的相互借鉴也日益增加.以美国为例,卡内基基金会于2007年发布的法律教育报告显示,法学院一般重点强调分析训练甚于对伦理、人际交往和其他技巧的强调,而后者有助于毕业后的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为此,包括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内的全美法律院系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在课程设置上做出变革.变革的范围是广泛的,从要求给大一新生增加新课程到扩展法律实践课程,从来年增加选修课程到鼓励法学院的学生选修其他科目的大学课程,而促使变革的推动力基于这种判断:大学所教授的课程以及教授课程的方式与社会实践脱节.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美国的法学教育应该更加职业化.相比之下,我们因地制宜,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民事诉讼法课程之外单独设立仲裁法学、证据法学和司法实务基础三门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实践教学课程,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以弥补理论教学课程的不足.第二,强化民事诉讼法教学的基础知识.经验表明,大学本科阶段应该重视专业学习,但却不能忽视

1 2 3

民事诉讼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发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学科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表

苏教版小学语文论文

大一计算机教程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学记录

本科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