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类论文范文文献,与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类论文查重,关于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及教学改革及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如何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以创新型GIS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导向,从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几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策略和思路是:传统与现代方法相辅相成,激发专业学习兴趣;课堂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环节交叉渗透,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拓宽专业学术视野.
本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03476.html
[关 键 词]地理信息系统创新型能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1-0093-02
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深化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以质图强的内在动力.[1]GIS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社会化,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下面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几个层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一、传统与现代方法相辅相成,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围绕信息表达、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构建和形成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信息量大、速度快、直观形象等特点,在现代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课程组教师将教学内容全程编制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教学录像和演示系统等交互式软件,科学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系统视频和相关资源链接等.注重采用大量图片、数字影像和三维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为一体.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网络GIS和Flash等技术开发GIS专业教学软件,既体现了专业的技术优势,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验.同时,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了对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表达、传授和推理,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内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坚持两课(课内课外)教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思路,强调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内的讲授与讲解,而且包括课堂外的引导与指导.
在课堂内,围绕课程的知识体系和专题模块进行讲授,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展学习小组讨论与答辩,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主题讨论”、“有问必答”和“辩论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提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和“挑战权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外,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选题和申报,辅导学生课外学习与创新,形成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良好学习机制,既提升了课内教学效果,也推动了课外专业实践与应用.借助“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GIS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及“全国GIS软件开发大赛”等课外科技竞赛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近5年来,学生先后开展“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节能减排社会实践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20余项,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的优异成绩.这些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突出和体现了第二课堂独特的育人作用.
三、理论与实践环节交叉渗透,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任务.[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渗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思想,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了实验实践环节的统筹规划和整体优化.为了改变专业课程之间的松散关系,避免专业知识模块的脱节现象,加强了课程体系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有机整合.围绕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等核心课程,注重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土地信息学和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特点,将实践体系分为数据采集与组织、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服务应用等专题模块,通过设置科学的实验项目和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贯穿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链”.一方面是整合与优化课程实验内容,弱化和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提升和增加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克服了实验项目的孤立零散,同时使得实验项目对理论模型的联系更为紧密,实践环节对于知识应用更为深入,帮助学生从传统的“看实验”,转变为切实的“做实验”,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平衡与协调学时比例,保证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和学分比例均超过40%.对于课内实验,适当增加了空间数据库、资源环境信息系统、GIS程序设计、GIS统计分析等课程的实验学时,确保了课程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对于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开设GIS基础强化训练、能力拓展训练,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通过地理地质认识实习、地图学与遥感制图实习、GPS及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实习、空间分析课程设计等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实验实践环节更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拓宽专业学术视野
将科研、学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坚持科研成果带动课程教学的理念,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以科研为先导,将科研成果、科研经验和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积极倡导学生直接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课题,实现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专业技术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工程素质的提升,探索应用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途径.如通过智慧城市、数字国土和数字环保等项目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瓦斯爆炸、水污染事故等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方案.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组建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选题,进行自主科研实验和学术探索,这种科研项目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类论文范文文献
五、结束语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内涵建设,教学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更加合理、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完成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5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和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0余项、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30余项,并在全国GIS软件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节能减排竞赛中获得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类论文范文文献,与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