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课堂的AB面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课堂教学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课堂的AB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及应试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资源和好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天性如同一个个“问号”,他们会突发奇想,会不断追问.但是,随着学龄的增长,那种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却渐行渐远,习惯于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了好奇心,似乎越来越像一个个“句号”.尽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课堂热闹起来了,可这些喧哗的现象背后仍遮不住一个基本事实――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和不善问.
一、现状:错位的AB面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各种学习资源在师生间、生生间交互、筛选和升华,民主开放、合作探究、动态生成本是课堂天然的品性.然而,笔者发现,当下课堂大多呈现出单向度的“预设与执行”关系,是一种“去问题”教学.课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其中不乏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相应的任务或问题;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自己线性的、结构化的问题进行“摊煎饼”,教与学这种一体两面(简称AB面)的双边活动因此变得一头热、一头冷.究其原因,正是师生在“问题”原点上的背离与错位,即教师预设的问题与学生实际存疑的问题往往相去甚远,很难真正地撬动学生,师生间少有思维的交汇、碰撞和交锋.于是,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了静观、静听、静思,思想政治课也概莫能外.
以一节《生活与哲学》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为例,教师课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联系的内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相应的情境资料,即蝴蝶效应、愚公移民等,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的“问题设计”,课堂上再以“你(生)问我(师)答”方式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结果发现,课堂A面:教师预设的问题一般源于经验、基于文本、指向知识逻辑,显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相反,课堂B面:学生自主设计的问题因少了经验和知识的禁锢,呈现出来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质疑批判和对未知世界的奇思妙想,是一种非线性、发散性和劣构性的.(节选如下)
【镜头一】
【镜头二】
二、归因:谁弄丢了我的问题
重新检视课堂活动,不难发现被漠视的学、学生及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学生从“问号”到“句号”褪变的背后推手到底是什么?为此,笔者围绕“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旨在从师生两个维度来透视和甄别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以期实现课堂的质变和重构.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心理因素
第一,畏惧心理.教学交往原本是主体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具有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的品性.但是,现实课堂里教师却是权威的化身,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代表者.“冒犯”教师权威、不走寻常路的学生,往往被冷落甚至被讥笑、训斥.正是这些充斥于课堂的垄断和霸权,在不知不觉中遮蔽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因丧失追问的心理安全而习惯于接受.
第二,迷信教材.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是一种教学素材,也是引导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是手段,学生的发展才是目的.可是,现实教材本身却被异化了,教材成了金科玉律,成为教学亦步亦趋的向导.因此,在学生的眼中,教材上的知识就是真理,学会教材上固化的知识成为教学的目的,不能去质疑,更不能用超越书本知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将问题止于教材.
第三,应试心理.学习动机是个体发动与维持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应试教育承袭的是“知识为本”“知识至上”理念.由此,不少学生认为,读书就是“教、学、考”三位一体的活动,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当应试成为终极目标,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就会背离兴趣和特长,背离自身成长的需要,自然也就失去了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的冲动.
(2)能力因素
第一,知识面不广.当前学生为了升学埋头于书山题海,重复于机械训练,生活在“教室―食堂―宿舍”这个特殊的三角区内,平时除了教材和与之相关的教辅练习外,一般很少涉及其他书籍,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尤其在一些崇尚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更是如此.这种远离社会、与世隔绝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答题应试的机器人,知识面狭窄,思维缺少广度和深度,更不用说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了.
第二,口头表达能力差.“授受式”课堂中,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把持着三尺讲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钦点”和“恩准”下方能发言,偶尔有机会站起来,或因揣摩教师想要的答案而迷惘,或因掉进教师的问题陷阱而窘迫,极少有口头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机会,口不从心.
(3)行为因素
长期以来,教师热衷于传授那些事实性的、结论性的知识,而极少涉及知识的探究生成过程,课堂成了表演教案剧的舞台.正是这种“授受式”的教学,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和受动性,习惯于教师来罗列知识点,讲透重难点并给出标准答案.学习过程少了体验,少了感悟,也少了质疑争辩和反思.静观、静听、静思最终成为最实用的学习方式.此外,当下一些示范课、评优课上出现了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极端现象:“机灌代替人灌”“为了探究而探究”“热热闹闹地合作学习”等,这种课堂泡沫的背后仍是对学生主体角色的漠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00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狭隘的课程观――不屑放问
以政治学科为例,在一些教师眼中,新课程就等于新教材.政治课教学就是消除学生与教材、与国家意识形态及政治形势间的不同认识,统一学生思想.诚然,思想政治课有统一学生思想的功能定位,但真正的思想统一,必须经过各种思想观点的展示、交流、碰撞、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透视当下社会生活基础上,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生成新问题的过程.而部分教师却担心,如果放问给学生的话,课堂可能会乱象丛生,课时肯定会比较紧张,这样性价比低.殊不知,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也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习惯于扮演“知识传授者”角色,把持着课堂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生作为知识的“存储器”,总是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执行者和工具人的地位.所谓的师道尊严就异化为教师权威和课堂专制.以课堂言语交往为例,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堂言语行为大多数是被动地对教师提问的应答,而由学生自主启动的言语交往则微乎其微.教师不愿让问给学生,反映了“独白”式课堂中实际存在的隐性霸权,久而久之,习惯了这种课堂文化的学生会不自觉地把思维的自主性交给了老师.
(3)程式化的教学观――不敢接问
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教学内容的教条化、教学策略的经验化,成为当下课堂生活的一种无形樊篱.从形式到内容、从显性的知识到隐性的价值观,教学诸环节都被一种刻板的、结构化的方式固化了,课堂上的一切交往活动完全按照教师预设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课堂的AB面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