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文化建设的与实践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文化建设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文化建设的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建设及结构设计及铁道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化建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课程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在课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简单地把文化建设理解为文化课程的建设,而是要将知识传授与观念、理念、思维的培养协同起来,推行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高职铁道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了构建高职专业技术课程文化建设的概念、思路与途径.
关 键 词: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89-04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将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已经形成共识.从培养综合能力,提高从事职业活动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方法能力的角度,把课程知识作为载体,将文化教育渗透其中,形成反映课程知识与能力特征的课程文化,从而使课程教育立体化,可以让学生不再执著于课程知识的“迷宫”.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铁道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以道路桥面类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基础,主要教授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圬工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合理选择构件截面尺寸及其联结方式,并根据作用的情况验算构件的承载力、稳定性、挠度和裂缝等问题,它为学习铁道工程、桥梁隧道构造物的设计计算与施工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当我们从传授知识的视角,将其视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时,我们意识到了这门课程对规范条文的概念、实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结构的静力平衡条件与事物的生存法则
静力平衡条件是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无论是单筋矩形截面,或双筋矩形截面或T形截面,基本计算式从两个方面得到,一是水平力平衡,二是弯矩平衡.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
由水平力平衡,即∑H等于0,可得
fcdbx等于fsdAs(1)
由弯矩平衡,即∑M等于0,可得
M等于fcdbx(h0-)(2)
根据按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设计的原则得出两个公式:
γ0Md≤fcdbx(h0-)(3)
γ0Md≤fcdAs(h0-)(4)
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X≤ξ0h0(5)
ρ等于≥ρmin(6)
结构计算的目的要求得到As并确定梁体截面尺寸b和h0.从数学的角度,在给定已知参数的情况下,用公式(1)、与公式(3)或(4)两个方程就可以解出包括在内的两个未知数.
这种结构设计计算的关键不在于解方程的技巧,而在于对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的选择.需要讨论x≤ξbh0的条件是否满足.一是要考虑平衡建立的基础条件:承载能力达到极限状态下梁在下部截面上发生了什么?二是要考虑梁的配筋条件设定得是否合理,钢筋过多还是过少.
从知识的角度,我们引导学生把问题简单化,即只要会解这个二元二次方程就行了;强调从思维能力的角度,需要学生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事物处于平衡状态都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平衡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在这里客观条件就是要求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发生时既不能钢筋太少,也不能钢筋太多,即公式(5)、(6)给定的条件;主观条件则是由自己设定的,设计者一开始假设的参数as(公式中h0等于(h-as))是否合理.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主要不是在解题熟练程度上的长进,而是对适用条件的掌握,懂得了自己设定的条件会成为所得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跳出这种计算,我们会发现,世上事物的许多不平衡往往确实存在着客观条件限制,这是我们很难改变的,但更多情况下是由于我们自身设定的偏差.调整设定值,问题就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结构设计的多方案性与三分法思维
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所面对的工程项目具有四大特性,即作业条件与环境的开放性;时间、地点、资源的制约性;项目本身与最终成果的唯一性;进度、成本、质量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具体到每一个设计结果,答案不是唯一的.在结构设计原理的设计案例中,有时未知数条件过多需要假设,有时需要多次修改反复验算,条件不同答案就不同.对于一个梁的承载能力计算,满足同样的荷载要求,梁的截面与配筋方案可以是多样的,关键看设计者在计算过程中将什么视为主要因素.我们在批阅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时,对其答案不应该简单地用“√”或“×”来进行判断.很多情况下,要从他考虑问题的角度考察其过程是否正确,考虑的因素是否齐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问题.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工程结构设计需要多方案比较,这是由工程设计的特性决定的.在结构设计原理学习中,特别鼓励学生对同一设计案例作出多种方案.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即充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运筹性;正确处理方案的可靠性与可错性、容错性;积极调动设计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面对一个命题,我们往往容易急于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即对于一个问题仅得出“是”或“非”这种两分法答案.然而,社会是开放的,环境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也必须开阔.“斟酌”是一种工作方法,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就是要求我们做多方案比较,权衡不同的因素在命题中的影响作用,对于每一个答案不能简单地用“是”或“非”、“好”或“不好”来做判断,这就是“三分法”.
三分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对事物决策强调理性思考过程的方法,也是从事工程结构设计的智慧之一.三分法思维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种种偏执、武断、急躁、冲动情绪的影响.对于未来从事结构工程施工与维护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来说,善于权衡利弊,反复论证,培养三分法思维,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践中,是一种可贵的职业素质.受弯构件试验梁的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特征
图1是用于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力全过程与破坏特征的试验梁.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介绍这个梁具有纯受弯构件的特性,且属于弯矩为恒值就可以了.当我们进一步分析构件的弯矩图与剪力图特征时,发现学生对于“为什么是这种梁,而不是其他形式的梁”更有兴趣.通常,我们简单地表述一个受弯构件是下页图2中a的受力形式,即一个梁体在跨中受到一个集中力.这时的弯矩分布呈现为倒三角形,而剪力分布在整个梁体上,左侧为正,右侧为负.比较下页图2中a与b可以发现,当由一个集中力演变为两个集中力时,构件的受弯与受剪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演变过程叫做“一生二”的过程.
作为试验梁,测试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规律性,因此试验条件必须具备良好的重演性,试验影响因素必须具有确定性或唯一性.显然,下页图2中a构件梁体的每个截面弯矩值都不同,每个截面既受弯矩又受剪力,不能满足试验研究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梁体的特定截面分别进行剪力与弯矩计算发现,采用b的集中力分布使得在梁体的CD段出现纯受弯与弯矩为恒值的特征.由一个集中力到两个集中力,是集中力的数量变化,而引起的结果是受力性质的改变.经过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当我们再看试
文化建设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文化建设的与实践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