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学科目反思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数学教育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学科目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数学教育及语文教学及物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的父辈和老师――笔者注)也许回答道:学生之所以要及早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是智力的磨刀石;或者干脆说:其他课程甚至比数学更无用.(同上书,2)这话看似寻常,其实颇有意味.关键在于“其他课程甚至比数学更无用”.其逻辑是:能够不要教育吗?不能;那么找到有用的科目更好,用途小的也聊胜于无.这是对教育的保守的、防卫性的辩护.保守主义一方面倾向大致维护现状,另一方面不主张在教育的实施中过分积极.而中国今日的教育受害于积极的教育观.教育是有用的,但教育的具体用途在落实上是很难辩护的.消极的辩护,支持的是自然、适度的教育.
哲学就是明白学.深入反思数学教育的用途可以让我们减少盲目.我们明白数学是不可取缔的,它不是最无用.我们还明白的是普及教育中,数学学得越深,应用的比重越小.那么能否完成论证,留给数学教育的努力空间就是开发思维了.对此持怀疑态度要比坚信的态度好.反正不可取缔,疑惑开发思维的心理会促进思考怎么办.坚信观的行为导向则可能是以为怎么教都能帮助思维.无疑,前一态度反倒更积极了.
分饼:做出来的数学
弗赖登塔尔认为:
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等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以被动方式获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同上书,103,108,110)
弗赖登塔尔在另一本书中具体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再创造”和“做出来的数学”:
如果可能的活,将她放到具体的、形象的情境中去,让她直观地学习,这是我的教学原则.我从来不向她解释任何东西,也不归纳任何法则,同时也不要求她归纳法则.当我以为她还在直观地、有洞察力地做的时候,然而她已经算出了那道题,为了使算法过程明显,我在题目中夸大了数据,只有当我确信她知道了答案时,我才问“为什么”.(弗赖登塔尔,1994,78)
美籍华裔数学教授蔡金法为我们提供了中美学生的如下对比:
7个女孩平分2个比萨饼,3个男孩平分1个比萨饼.每个女孩和每个男孩,谁分到的更多?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学生使用了如下的常规策略:每个男孩分得1/3个比萨饼,而每个女孩将分得2/7个比萨饼.将这两个分数通分(1/3等于7/21,2/7等于6/21,7/21-6/21等于1/21)或是把它们都转化为小数(1/3等于0.33,2/7等于0.29,0.33-0.29等于0.04),就可知道1/3大于2/7.调查显示,只有大约20%的美国学生使用了这种常规策略.相反,绝大多数的美国学生使用了如下的非常规策略中的一种.
解法1:3个女孩分1个比萨饼,另外3个女孩分另1个比萨饼.这6个女孩中的每个女孩都与3个男孩中的每个男孩分得同样多的比萨饼.但是有1个女孩没有分得比萨饼.所以,每个男孩分得的比萨饼更多.
解法2:3个女孩分1个比萨饼,剩下的4个女孩分1个比萨饼.剩下的4个女孩每人分得的比萨饼要少于每个男孩分得的比萨饼.所以男孩分得的比萨饼更多.
解法3:7个女孩有2个比萨饼,3个男孩有1个比萨饼.女孩所拥有的比萨饼是男孩所拥有的比萨饼的2倍.但女孩的人数却不止男孩人数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比萨饼更多.
解法4:每个比萨饼被分成4块.每个女孩分得1块,还剩余1块.每个男孩分得l块,也还剩余1块.剩下的1块必须由7个女孩再次来分,而另外剩下的1块只需要3个男孩再次来分,所以男孩分得的比萨饼更多.
如果面对考试,中国学生是不会吃亏的.但是我们很难认为,他们的思考能力更强.他们是照搬一个思路,不必思考也便无从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作为群体,他们的思路是单一的.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单一思路的群体是较难走出困境的.
走进数学的每一步都有过自己的摸索,这样在更大程度上增长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我们有理由认为,前者比后者同思维有着更深的关联.并且在日后的智力生活中,能力的移植要远比知识的移植来得便利.这样的教学法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小规模的教学.这远不是严酷的挑战,最严酷的挑战是时下考核与应试的博弈方式.侍奉考试的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利器是见识尽可能多的“题型”.当学生殚精竭虑掌握了大量的题型,便可以以记忆代替思维了.
其实,即使学生在“再创造型教学”中对某道题目的思考是错误的,也不要紧,毕竟做出了独立的思考;它至少帮助学生抵抗丢弃独立思考的病症.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学生思路之优劣及其思考轨迹,而不是答案之对错.
数学与选拔考试
考试是数学教育的另一功能,这是所有数学教育家无法回避、必须承认的事实.并且作为考试的一个科目,数学还有着其他科目所没有的威信和优势.弗赖登塔尔说:
数学作为智力才能的选择工具,比其他学科甚至比智力测验更可信,而且也容易操作.为此,在各个领域内部都将数学作为一个筛选工具,不仅对自然科学、技术、医学教育的学生要通过这个考验,甚至对大多数人文学科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要求.我们能否由此推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挑选学生?或者说,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虽然我们从感情上反对这个结论,但是数学被高度评价为一种选择工具却是事实.作为教育家我们拒绝接受以选择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作为数学家却相信,数学能用于这个目的真是太好了.(弗赖登塔尔,1973,78,79)
起源古老,内容难易度差距宽阔,特别是拥有难度极高的题目,都增加了其神秘性.但解答数学难题的能力是否普世能力,是有待论证的.可无论如何,当下,数学被结结实实地捆绑在考试工具箱中.它的应用能力极其有限.成为应试工具后的数学教学日益丧失其开发思维的作用.在所有的中小学科目中,数学的改革是最艰巨的.它本身是分流的好工具.而当下,数学教育的正常化,只好期待中学阶段分流的早日完成.好的数学教育必须是各取所需、过程高于结果的.
解除外语负担,增设科技史课程
科技史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而是教授他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授,极可能会诱导很多学生喜爱科学.
外语和数学当然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如果说学习数学可能有三个功能:提升思维能力,测量智商的尺度,数学知识的使用,学习外语在前两功能上比不了数学.在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方面要弱于数学和语文.在智力类型上它似乎与语文相似,但在语言掌握的深度上,特别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外语与母语相距甚远,乃至中学外语学习所能测量的主要是记忆力.
但在我们的考量中,外语学习与数学学习在一个维度上有相似之处,就是日后的使用是高度存疑的.数学知识日后很难被多数人使用,是因为对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说,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高深了,所能使用的大约限于小学的算术知识.外语不能使用正相反,是因为还不过关,而这恐怕要算是次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日后的工作生活没有使用外语的需要.这样推论下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就要比数学更可疑,因为它不具备数学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的功能.
最终只是少数
数学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学科目反思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