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类论文范文集,与教学型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学类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教学型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农业大学及大学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是相对比例而言均超过其他系,而其他专业生源人数相对较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来源逐渐趋于广泛,入学分数和基本素质也日趋降低,这给管理和培养造成困难.专业学科特色方面,应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看好,市场需求严重供不应求;而理论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显,缺乏竞争力.来自内外的双重因素造成了当前院系专业发展的不平衡.(2)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从2013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来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门课程从原来的3学分提高到3.5学分,一方面突出了其重点和基础学科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使得总体的课程设置显示出较强的单一性.以教育部就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为指导,笔者认为经济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其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能够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应具有多样性,并适当设置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性较强的学科,从而提供本专业学生以及其他专业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更广阔的课程选择空间,引导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上认识理论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当加强经济学文献的阅读,也应该成为改进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4]
表1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经济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三、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科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措施
该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47132.html
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保证.人才市场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加务实,经济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体系必须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现代农业的研究、生产和服务工作,以及农科人才从事现代农产品的经营、开发和国内外贸易等工作.应确立“以农为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体系、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1.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
对于湖南农业大学而言,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应立足于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经济学专业应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不仅符合高等教育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内在要求,又有利于发挥本学科比较优势,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发展交叉学科,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多样化人才作为保障,特别是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环境监测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因此,农业院校经济学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突出经济学向“三农问题”相关领域扩展交叉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也能够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培养和输送技术和管理型人才.
3.促进学科渗透,提升理论经济学科整体优势
课程设置要结合农业院校在“三农”方面的优势特长,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增加了解“三农”问题、农业行业特性和农业企业的相关课程,如农业经营管理专题等,增强学生对农业问题和农业企业知识的了解,突出学生的培养特色.其次,在专业知识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专业课程之间交叉性特点,将理论的教授和实际运用有机结合,突出经济学专业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
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moe_634/201305/
151636..
[2]徐若梅,栾敬东.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752-756.
[3]李庆丰,薛素铎,蒋毅坚.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70-72.
[4]史晋川.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应该加强文献阅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13.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关于经济学类论文范文集,与教学型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