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策略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信息化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策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及网络学习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信息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基本现状,提出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完善保障机制,实现沈阳经济区内教育现代化.
关 键 词: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策略;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1-0055-03
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等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沈阳经济区将本着一个核心、多个副中心的都市圈战略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教育一体化合作”是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将通过区域合作,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和扶持机制,加速推进沈阳经济区教育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共享,建立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教育体系,把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教育一体化典范.
一、沈阳经济区教育的基本现状
沈阳经济区包括共有常住人口244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6.9万人.区域生产总值1173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8055元.沈阳经济区教育经费合计259.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2.8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01.4亿元;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2.94亿元;社会捐助赠经费0.06亿元;事业收入31.5亿元,其中,学费和杂费26.0亿元;其他教育经费2.15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2011》).
沈阳经济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学校数(不含机构数)共有8370所,占全省50.9%,专任教师共有22.94万人,占全省51.1%,各级学历教育学生共有350.96万人,占全省54.5%.
学前教育ᦂ

教育信息化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学校共有2214所,在校生114.47万人,小学毛入学率为108.3%,专任教师7.81万人,生机比为9.4:1,校园网覆盖率为40.8%.初中学校共有874所,在校生62.7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6.8%,专任教师5.51万人,生机比为7.3:1,校园网覆盖率为73.5%.
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447所,其中普通高中237所,中等职业学校210所.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59.78万人,专任教师2.45万人,生机比为7.4:1,校园网覆盖率为86.9%.
高等教育:共有教育机构90所,其中,科研机构12所,普通高等学校64所(含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37所,专科院校27所,中央部委院校2所.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在校生共计68.10万人,专任教师3.35人.
二、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基础教育信息化稳步发展
沈阳经济区内教育行政部门中有26家建设了教育城域网,共有835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络;区域内中小学已建成303个数字图书馆系统,734所学校使用了家校通平台,677所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沈阳经济区内教育行政部门共建有电子政务系统19个,办公自动化系统(OA)17个,视频会议系统15个;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共建有12个数字化图书馆,39个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资源量达到1057.5TB,共有6个地区开设网络课堂,8个地区开设名师课堂.
2012年沈阳市开通“沈阳网络教育电视平台”,2013年重点打造《公益学堂》课程、中学微课程开发等项目,所有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全部在沈阳网络教育电视平台播出.
2013年,沈阳市与抚顺沈抚新城达成教科研合作协议,以《沈阳经济区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为指导,在沈抚新城教育发展规划研制,教师队伍培训,教育教学质量的诊断、评价与提升等方面进行合作,沈抚新城与沈阳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2.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突出
沈阳经济区域内中职学校中已建立21个数字图书馆,127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上网课程数486门,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达到2446.14TB.区域内中职学校中有4所学校已经建立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6所学校建立校园公告系统(BBS),21所学校建有校园卡系统.
3.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
沈阳经济区域内高校已基本实现100%覆盖网络.区域内高校中有25所学校建立了网上统一校务管理系统,15所学校建成了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6所学校建立了学校网上备课平台,27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卡系统,12学校建成视频会议系统,有6所高校建立校园公告系统(BBS),注册用户总数达到7.3万人.
沈阳经济区共有13所高校加入国家网络图书馆,有14所高校加入省级网络图书馆,学校能提供的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约有3588.01TB;30所建立了校级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15所已建立数字化的网络实验平台与资源,并运行于实验和实训教学中.共有4577门完整在线课程,网络课程9726门,国家级精品课80门,网上共享50门;省级精品课数量557门,网上共享数量414门.
沈阳经济区内拥有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三所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校,他们对区域内继续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沈阳经济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省内的前列,发挥了引领与辐射的作用,但在具体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育观念落后,体制、机制急待创新.目前,经济区内各级教育机构虽已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但大多是兼职机构,存在多口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造成许多信息化项目没有全局观,不能很好地适应需要,影响教育信息化整体进程.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相对滞后;高校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阻碍了各院校之间的沟通,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缺少统一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区域内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已经妨碍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用效果的提升.四是,经费不足,师资短缺.财政性教育经费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信息安全、设备运维、购买服务等方面更没有固定的、长期的资金支持.师资力量短缺,教师素养不足,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影响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五是,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教师无实用资源可教学,网络无优秀资源可共享,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本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69707.html
1.建设较为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沈阳经济区按省政府要求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参谋机构,根据信息化发展形势,制定整个沈阳经济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着眼信息化发展的未来,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全方位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2.重点改善沈阳经济区内教学点办学条件,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沈阳经济区内共有教学点12个,根据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技术方案》总体要求,以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目标,按省级要求完成区域内教学点的设备改造、教师培训、资源应用任务,力争与中心学校开设同步课堂,提高教学点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3.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省级“校校通”工程建设方案为沈阳经济区内院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接入宽带网络,努力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到2015年,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学和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10M以上,中心校以上学校接入带宽达到100M以上,其中普通高中实现500M以上光纤接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入带宽达到200M以上;高等院校接入带宽达到1000M以上,基本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4.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沈阳经济区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大胆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优质资源使用率.到2015年,基础教育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络,村小学搭建局域网网络环境.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上和中小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设备,其中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占50%以上.
5.对接省级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决策能力
根据省级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完成沈阳经济区的平台基础架
教育信息化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沈阳经济区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策略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