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现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发表论文,关于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现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素质教育及法律知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他专业的本科教育,学生经过6年左右的学习获得法律和其他一个专业的双学士学位.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针对已经取得一个非法律的第一学士学位的学生进行招生,培养跨专业的第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完成第二学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迅速发展,跨专业的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应将“Seminar教学模式”、“诊所式教学模式”和“案例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既培养其法律思维的能力,又培养其法律应用的能力;在课程安排上,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设法律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发挥其专业基础的优势,重点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通过开设经济法中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课程,增加国际贸易中备货、检验、运输、保险、付款中纠纷解决和处理的课时,使那些具有国际贸易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够将其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相结合,拓宽专业口径,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这种目标设计,可以使法律复合型人才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能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更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目标的实现
(一)制度保障
健全制度是实施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保证,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制度和完善的学分制度来保障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
质量评价制度,是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培养过程各方面信息的搜集,依据一定标准对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估和判断,由此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由于法学本科生在知识认知、意志品格、兴趣爱好、技能训练素质、择业方向等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法学本科分类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培养方式的分类而形成多元化的质量评价制度.这种评价体系体现在具体教学层面上,首先应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形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属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的考试测评手段方面,应实行多元化的考试评估体系,推广开卷、口试、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模式,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通过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毕业要求和获得学位的总学分.学分制的优点在于通过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计划安排,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选修实习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实现最终分类培养模式的总目标.因此学分制是实现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分制的实行,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合理的成才条件,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合理地构建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设施保障
分类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应具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室、资料室和实习基地,以保证分类教学的需要.但目前大多数法学院校的实习实践基地不足,无法满足研究型教学和应用型教学对图书资料和实验基地的要求.对此,法学院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法学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下设“法学图书资料中心”、“模拟法庭实验中心”、“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证据技术实验中心”、“司法文书训练中心”等机构,投人配套经费,加强实验实践场馆设计、建造工作,为学生法律实践知识技能需要提供实验和实践场所,以方便对学生诉讼文书写作、谈判与调解、证据调查、法庭辩论、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实务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对学生全面法律执业能力的培养.法学实验实践教学基地除开展常规的教学工作和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外,还可倡导学生以协作或独立的方式广泛参与到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和无偿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之中去,使他们的法律知识能学以致用.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设施来保障教学,而且可以实现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个功能的有机统一.
(三)师资保障
分类教学模式需要职称、学历、年龄、经验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为此,应该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聘任制,在法学本科分类培养模式下,根据学生三种培养方向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师,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将教师定岗、定编、定责,对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将有雄厚理论功底,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队伍之中;将富有实践经验,从事过实务工作的教师分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列.对于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选课制和双学位制来实现.从目前我国法学院的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上看.尚无法满足分类培养模式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采取进修制、交流制等方式,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做访问学者,到实践部门调研、实习等,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同时,加强与社会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聘请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兼职授课等.此外,还可效仿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和学习,向学生提供本科生的教学计划、选课要求、毕业要求等信息,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解决学习问题和难题,指导学生科研方向,更好地因材施教,确保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3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责任编辑:袁海军)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现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