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学教育论文范文集,与地方法学教育的反思与重构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法学教育发表论文,关于地方法学教育的反思与重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学教育及教学改革及法律法规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阐述了地方法学教学改革的机遇,以及地方法学教育的弊病,例如教育理念不鲜明、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考核模式的单一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法学教育的重构:转变理念,冲破体制的束缚;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的教学改革等.
[关 键 词]地方法学教育弊病重构
[作者简介]陈敏(1980-),女,河南信阳人,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以及法学教育改革.(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28-02
一、地方法学教学改革的机遇
法学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30余年的历程,法学教育轨迹如同大学教育的轨迹变化一样,从一个最初的精英教育转变到现在的大众教育.严峻的就业形式,使法学教育饱受诟病,法学专业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被称为就业率低的“红牌警告专业”,一度有的学者称其为“扯淡专业”,关于法学改革尤其是加强法学实践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要求以校内实践,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采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方式强化法学实践教学.这两个教育政策的出台对于纳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高校而言,迎来了法学改革的又一个春天.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总体安排,教育部批准实施了2012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列入这些建设项目的院校和单位获得150万元~200万元资金的扶持,但没有一所河南的法学院系入围.作为地方院校,我们的改革步履维艰,只有直面自身法学教育的弊病,才能更好地在改革中前进.
二、地方法学教育的弊病
1.教育理念不鲜明.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国家的法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专才教育”,而我国地方法学教育该如何定位?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法学本科教育是保留还是废止?地方法学教育怎么处理好应用型和学术型关系,在培养人才理念模糊的情况下,法学教育就是摸索着前进.
2.课程设置落后.法学教育的课程,纵观全国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开设的无非是民法、宪法等核心14门课程或者16门课程,或者这些课程的子课程,诸如侵权责任法、专利法、证券法等,可以说很少超越法律的圈子.这种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实用性.教育部办公厅2012年7月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这为我们全新的法学课程设置撕开了一道突破口.
3.实践教学薄弱.在我们的法学教育中,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也相继开设了法学实践课程,例如毕业实习、模拟法庭.但是,这些教学项目基础薄弱,离真正的实践教学还很远,法学学生忙于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实习的质量没有保证.模拟法庭课程不可能模拟一宗案件整体办案过程.案例与实务课,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换了形式的理论讲解课,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法律诊所教育,并不是每一个高校都能实行,再加上这种教育的模式与我们社会的体制还存在着不兼容的情形,所以也面临很多的困境.
4.教学考核模式的单一化.目前我们的法学教育,主要是教师主导性教育方式,能够真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微乎其微,这种教育模式一味地灌输,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笔试的考试模式和固定的试题答案扼杀学生的主见,只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却不能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论辩能力.
5.司法考试制度的异化.2002年司法考试制度的出现,给我们的法律职业准入确定了标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它会破坏我们国家的法学教学秩序.目前,我们的司法考试主宰了几乎整个法学教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终将走向司法考试的考场,不能通过这个考试,就不能进入法检律师等实务系统.这相当于是给法学的学生套上一个枷锁,在还没有进入法律职业之前,先行地筛选,这是一种不公平,尤其是进入法检系统时,先要通过司法考试,还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这对法学的学生来说增加了负担.
6.教育环境的封闭性.除了重点的法学院校,地方的法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存在一些封闭性.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能招来优秀的师资,不能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师资队伍自身的成长与完善,也不能为法学教育挣来资源和机会.2012年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以河南省为例,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入围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省内其余的二三十座法学院系望尘莫及.2012年,教育部批准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些项目建设中河南省的法学院校没有一所,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任何资金支持.一些地方院系在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步履维艰地生存着,更谈不上在有充足的财力培养和稳定一线法学教师.教师们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没有去实务部门锻炼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出国进修扩展视野,彻底沦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木偶”,抹杀了教师的激情和才智,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教师都会选择逃离.这对于法学教育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法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三、地方法学教育的重构
1.转变理念,冲破体制的束缚.地方院校应该取长补短,做好自我调整.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以“大众教育”为主,以“精英教育”为辅,根据自身的特点,体现教学的鲜明性,不能盲目跟知名院校攀比,制定高不可求的目标.可以结合地域的特点,开设密切联系“三农”的法律课程,如土地纠纷、婚姻继承纠纷和医疗纠纷的课程,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和专业建设.在资金方面,做好扶持教师教学的保障,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在国内国外进修深造,做好教师的科研保障,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条件.要降低对青年教师的课时要求,笔者调查发现,河南省的青年教师尤其是讲师这个级别,一般每学年要完成220课时教学,完不成任务的就要扣津贴.这个任务是很繁重的,如果以课程计算,每门课程一周2个学时的话,一学期20周,这个教师一学年要带5门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一个教师完成相当于五门课程的工作量,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国内实力强的学校,存在着几位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的现象,所以我们对这种课时压力下的教学质量表示怀疑.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们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很多教授和副教授不再担任本科教学,这与我们衡量高校和教师的指标是有关系的,我们只看重教师的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及项目经费、发表论文的级别,不看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满意程度.这些考核体制如果不打破,法学的教育质量会继续下滑.2.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的教学改革.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以及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列为众多改革的重中之重,河南省各高等学校都在抓紧修改法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课程仍然不可以减少,因为这部分是理论根基.
关于法学教育论文范文集,与地方法学教育的反思与重构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