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2016年高考作文题述评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中学生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2016年高考作文题述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学生及材料及原材料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13年全国18套语文高考试题中,除湖北省采用“材料+话题”的形式,其他17套都是材料作文.与2012年相似,材料作文成了一统天下的命题形式.笔者发现不少师生闻材料作文“丧胆”,“跑题”成了束缚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透过18套试题的分析,掀开材料的面纱,我们会发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独特的特点.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81588.html
一、作文命题的形式
2006年以来,材料作文有了较大变化:一是题中材料涉及多个角度,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或提示;二是要求学生针对材料选择一个侧面,自主确立角度立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角度与立意必须来自原材料.这样,材料的作用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立意不必涵盖整则材料,既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这是材料作文日益受到命题者青睐的原因所在.2013年18套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都采用了“材料+限制”的格式,下面分别阐述.
1.材料的内容.
第一,现象类材料(大纲版全国卷、四川、江西、山东、上海、广西),主要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内容涉及同学关系、中学生学习的困难、挑错、更重要的事、手机遗失等方面,关于中学生生活的话题异军突起.此前,从没有这样专门命制有关中学生材料的话题.这颇有契合中学生实际之意,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言语类材料(安徽、浙江、天津、北京),或使用名人名言,或采用对话.天津卷侧重一则名言引发的思考,安徽卷的两则名言是关于一个问题的两种见解,浙江卷是给出关于一个话题的三则名言,北京卷则借助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引发人们对手机的思考.内容涉及求异思维、孩子的眼光、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以及手机的使用.这一类材料借名人之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及社会中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都蕴含着某种观点.
第三,故事类材料(新课标全国卷、辽宁、江苏、广东),讲述某个故事,往往借故事中人物之口讲明一种道理.比如,新课标全国卷,老工匠的话“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的是勇气”揭示命题用意;辽宁卷,围绕“如何被人承认并尊重”的话题,老人与年轻人发生了观点的碰撞;江苏卷,“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让人有了对材料理解的明确指向;唯有广东卷,只讲故事,其中的观点任由学生思考得知.这类材料,可以从陈述对象、事情结果及对应原因等多角度思考,主要引导学生探求人生发展、社会生活哲理.
第四,寓言类材料(福建、重庆),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这类材料映射生活中与材料中类似的事物,讲的也是人类社会、现实社会中的道理.一般具有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同时具有多义性,从不同角度看待不同事物,往往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湖南省的作文题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了两个材料,一个寓言类,一个现实类.虽然类别不同,但是都围绕“我愿意”的话题展开.
2.材料呈现的观点.
有的材料在表述中,看不出明显的观点.例如,广东、江西、山东、四川、天津、重庆、大纲版全国卷、上海等八套作文题中的材料只交代事情或现象,湖北作文题的材料只是提供话题.
有的基本明确地表达了一种倾向.福建卷给的是顾城的诗,广西卷中捡到手机的年轻人的话,江苏卷中人们最后的感悟,新课标卷中老切割师的话,材料中都揭示了某种观点.北京卷采用了科学家与文学家对话的形式,两人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手机令人新奇的特点加以评说.湖南卷中的两则材料、浙江卷中的三则名言,也是从不同角度解读相同话题.
少数材料中出现了观点的碰撞.安徽卷交代了两种面对事情的态度:一是关注已经发生的,关注为什么会发生;一是关注未发生的,关注为什么不会发生.辽宁卷讲述了年轻人与老者关于承认与尊重的对话,启发思考沙子是否必须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
3.命题的限制.
命题的限制主要指文体、辅助性表述等等.多数题目的限制相似:一是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二是自拟标题;三是明确文体;四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
中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纵观18套作文题,在文体方面加以限制的有湖南卷、江西卷.规定写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首先违背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课程标准也没有“议论文”“记叙文”这样的表述,而是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
二、作文命题的特点
材料作文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平与安全.近几年的命题作文呈现开放的态势,不可避免地带来提前准备并加以套用的应考方式.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猜题的成功率.与2012年的16套材料作文题相比,2013年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中学生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4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1.审题难度降低.
张志公先生说:“如果说,我们现在讲的‘审题’,意思正是要学生先明确写这篇文章的对象和目的,那我赞成.如果‘审题’的意思是要学生把题目看清楚了再写,不要粗心大意,驴唇不对马嘴地瞎说,我也赞成.如果‘审题’的意思跟从前差不多,还是指题目出得‘深’,甚至出得‘玄’,出得‘绝’,得让学生去揣摩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用意,那我是不赞成的.”审题最忌故设陷阱,导致学生因深陷其中难以自悟,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缩短考生对题目的感知时间,消除题目给考生带来的距离感,促使考生快速立意,减少审题方面的障碍已成为大部分命题专家的共识.
2013年作文题晦涩的材料减少.2012年湖南卷关于一双手的漫画材料消失,诗文材料由江苏、四川两套减少为一套,不再出现2012年山东卷那样文字较难理解的材料等这些变化明显降低了审题难度.但是,部分命题在表述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四川卷将“平衡的生活”解释为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这样的解释令人费解.福建卷采用顾城的诗,内容既包含了“自由与限制、脚踏实地和轻浮”两组关系,又提出“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意做一段树根”,诗中的情感与生活的逻辑纠缠一起,虚无缥缈,难以理解.假如有考生认为,我就是要追求没有引力、没有限制、无牵无挂的生活,不可以吗?虽然这种生活难以达到,但不能羡慕、不能追求吗?本诗“我要拒绝这种自由”的立意指向又让那些不能苟同材料观点的考生难以选择.
中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2016年高考作文题述评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