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改革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凝练大学精神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凝练大学精神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王新清,河南新野人,法学博士、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是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撰写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宝钢教育奖”“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您怎么理解“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新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又两次强调了这一目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我认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符合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求”的教育.从逻辑上讲,它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适龄的青少年都能够公平、顺利地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第二,学生都能够在学校愉快、健康地成长;第三,教育能够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第四,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尽其才;第五,从学校毕业了的人,有机会和条件接受终身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个要求很高的教育,我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单靠学校是不够的.从学校来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满意.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在今年教师节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时也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您从教20余年,请您谈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王新清:1988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教龄已有25年.总结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四点体会:讲授知识要丰富;教学方法要灵活;心里要永远装着学生;既要授业、解惑,也要“传道”.
讲授知识要丰富,包括“新”“全”“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和“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传授分析方法”四个方面.教师既要掌握近期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又要掌握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本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必须找到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课程建立有机联系.
恰当的或者说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灵活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做到“因课施教”“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采取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的讲授方法.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只有心里永远装着学生,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教师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门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业有什么帮助?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门课应该怎么讲?总之,教师要通过认真讲授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随着现代教育分工的细化,“传道”似乎成了德育工作者的事情,专业课教师似乎不过问德育的事,这是完全错误的.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看,每一位教师都要既教书又育人,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这既是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身体力行.
记者:每年新生入校,您都会给他们讲大学之道,谈谈大学、大学生和大学生活.在您看来,何为大学?大学为什么需要精神?大学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
王新清:高等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存在有几千年了.但是,现代大学制度,仅有千年左右的历史.意大利的巴勒莫大学、博罗尼亚大学是人们公认的现代大学的起源.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外的名校创立时有两个特点:一是民间举办;二是政府对学者比较宽容.学者们衣食无忧,想的都是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大问题.所以说,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是因为思想之大.
现代社会,时代的浮躁情绪蔓延,功利化色彩严重,精神追求缺失,精神引领乏力.人必须有精神,大学在发挥精神追求、精神引领的社会责任中不能缺位.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育精神.大学精神是社会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引领社会精神的重要动力,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大学精神要服务于办人民满意大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大局.大学精神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确立人生目标,塑造完美人格.现阶段更需要提倡塑造、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西方的大学精神主要有四种:独立自主、思想自由、民主意识、质疑批判.这些都是指在科学研究、探索新知方面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营建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不是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
大学在发展,大学精神也应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不管什么样的大学,其精神不应离开以下三点内容:一是追求真理.大学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大学的研究无所不包.大学之大在于思想之大.如果不追求真理,大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二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指的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大学如果仅仅追求真理而忽略人文关怀,也很难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三是促进和谐.社会具有多样性,如何不发生文明的冲突,如何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和谐相处,需要有一批思想家、学者设计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促进人类的和谐.和谐是和而不同,既能保持多元化,又能保持这个社会和和美美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正如费孝通所说的“美美与共”之佳境.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82976.html
大学除了上述精神外,还要秉承一种精神,即责任和使命.我们是劳动人民供养的,大学不直接创造拿金钱衡量的物质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种道德,就是为人类谋幸福,这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大学的基本道德.大学还要为国家的富强作贡献,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作贡献.
记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中青院)的精神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王新清:大学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精”,在于有好教师、好学生,有一个好的大学精神,这样才能出成果、出成绩,才能为世人所认可.中青院的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精英意识、家国情怀.学校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建立,从革命时代延续的精神浸润着后辈学子.理想信念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一直是中青学子的必修课.第二,脚踏实地,能吃苦肯干事.中青学子不仅有“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而且更懂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第三,朝气中闪现锐气.多年的校园文化实践,使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辩文化”,让中青学子充满锐气,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优化办学结构办出特色”的要求.作为团中央直属高校,中青院在办学实践中如何确定和强化自己的特色?
王新清:作为共青团中央直属院校,“青年”和“政治”是党中央赋予这所学校的天然特色和光荣使命.从学校的历史传承、专家评估和社会评价来看,“青年”和“政治”是学校的显著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传统上.
中青院设有青少年工作系、青少年研究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在坚持教育部关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基础上,突出青年特色,开设有青少年研究相关课程近20门.广大教师基于主流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以“青年”为研究对象,开展青年研究、青年工作研究、青年组织研究,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积极探索具有学科
关于教育改革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凝练大学精神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