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工程系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电子工程系相关毕业论文网,关于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实践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子工程系及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子工程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手段等等.在教学管理上,积极围绕河南城建学院的改革,配合灵活性的教学管理深入贯彻实施学生综合量化考评办法,以此来督促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三、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激励办法――动力机制
走出学院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院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方式,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和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促进现代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各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实践表明,要使产学研结合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利用一定的利益机制来加强系部和企业、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系部之间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也是建立健全动力机制的必要性所在.
(一)校企之间建立双赢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尤其需要众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支持.要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因此,我们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鼓励本学校系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建设,并对本学校参与计划的系部予以重点支持.
我们在做产学研调查研究时发现,从河南省及平顶山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人才需求计划,其中对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2008年~2010年每年需150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电气系从企业最需要、最关注的方面切入,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信息类毕业生已形成了“电气+信息”、强弱电兼备的突出特征,系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搞技术开发、设备改造.
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校企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共同推动双方的科技进步.院系认真听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支付企业内实习指导教师相应的课时酬金.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在毕业生中双向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校企之间双赢机制的建立,为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院系内部自身的激励机制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校内基金和经费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内工程学术交流和国内外企业实习或者工程实训.通过改革和院系内部引导措施的实施,电气系内部已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
四、讨论
(一)课程设置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取得成效的关键
设置的课程既要体现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现有的条件.培养出的人才既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本课题组基于上述考虑,建立了由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实施“订单式”教育,学校也相应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为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做”人才.企业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突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职业功能性.校企共同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其课程的设置兼顾了教学、科研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顾及不同层次的需求,填补了专业空白,经过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离不开院系多方面的支持
全国范围内的产学研结合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制约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经济发展对产学研结合的内在牵动力不足;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不够开阔;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产学研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目前产学研结合更多地还只停留在学校与社会层面上,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做得不够.
在政府的引导、院领导的支持下,同时得到众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我系目前的实习基地达到20个,为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但更好地为师生的学习、科研及实习提供基础,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96551.html
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表明,此模式有利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林,肖玉超,王永宁.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11-15.
[2]王玉梅.产学研知识联盟运行和发展机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9):135-139.
[3]龚荒,吕开全.高校自主创新与产学研联合创新运行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157-158.
[4]GregoryNStock.AbsorptiveCapacityandNew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ofHigh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00,(12):77-91.
[5]阴奇力,翟翠霞,王永坤.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及动力机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01-103.
[6]沈永良.地方综合性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责任编辑:雷艳]
关于电子工程系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