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文献,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发表论文,关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运行和发展需要各层次人才,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就社会价值来说,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就是要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型各层次专业性职业人才的教育.职业包括事务性职业、专业性职业和学术性职业.事务性职业人才由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性职业人才由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学术性职业人才由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所谓“专业性职业”,在英语中可用“profession”表示,其词源“profess”的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在西方国家,称得上是“专业”的职业常被人们视为“有学问的职业”.③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HigherEducation)的主体部分,就是按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它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专业的深刻认识,能够说明并解决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若干突出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二是发展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问题;三是专业资格认证和“考证热”问题.④

3.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关注学生未来职业适应力和发展力的教育.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可用的(available)专业知识、可靠的(reliable)职业技能、可信的(credible)职业信用和国际化的(international)职业特色.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方向,以学生专业化和职业化素养的养成为目标,重视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有意识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质和做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一种无边界高等教育.“无边界高等教育”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用以解释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模式中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教育空间界限的渗透性,其基本特点主要是课程的流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基于职业属性,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在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与融合中内生出来的,而非跨界生成的,其课程、学习方式不再存在与职业世界、行业企业的空间界限;另一方面,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由初等、中等、专科、本科、研究生共同构成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的高等部分即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天然的横向联系,不需要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另行构建“立交桥”.可见,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问题,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是有现成答案的.

二、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特征

高等教育既可以发现、传播高深知识,也可以在社会改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欧洲中世纪时代,一方面,由于教会控制着高等教育,大学主要为神学和教义寻找依据,从事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理论研究,沦为神学的附庸;另一方面,中世纪大学也培养少量牧师、律师、医生等,部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一直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立突出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研究高深学问成为各国竞相模仿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学术性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自近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高校出现,它一改传统大学的做法,主要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19世纪下半叶,随着美国赠地学院的创立和州立大学的崛起,一种专门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新型高校又很快流行起来,高等教育的职业倾向更趋明显.例如1866年创立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其成立目的就是要造就工业社会有用的人,强调职业技术学科,而不是培养绅士.1904年,“威斯康辛理念”(WisconsinIdea)出现,成为大学具备为社会服务职能的标志.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在我国,由于“重文轻技”文化传统的影响,加之以往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职业观念淡薄的历史原因、劳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社会原因,以及大学封闭性强的学校原因,导致了大学职业导向教育的缺失.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大量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的需求,把职业导向的内容纳入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实表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受到社会对高等教育强烈需求的影响而出现的,它既具有区别于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征:

(一)专业性

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6、7、8级高等教育的定向类别都是学术和专业,所以专业性是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区别于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这里,“专业”不是针对学科(知识分类)而言的“学业”,而是针对社会专门工作(职业分类)而言的,属于社会职业谱系中区别于“普通职业(occupation)”的“专门职业(profession)”.⑤这些职业从事的是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

(二)职业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特征.高等教育的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都要提高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导向”并非意味着高等教育整体“职业化”,或将高校完全置于职业的统辖之下,而是要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职业人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应用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比如,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四)高等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既有埃里克阿什比(EricAshby)所盛赞的“美丽的花朵”般“美丽”,也有圣伯夫(SainteBeuve)指称的“象牙塔”般“高贵”.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探讨学生专业成长之道,解答学生职业发展之惑,成就学生职业塑造之美,它所研究的应用性专门知识,虽然没有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专门知识那样高深,但在技术应用性、技术创新性、知识与技术复合性及从事实践活动的复杂程度上,也达到一定高度.因此,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端性,需要科研和学术的支撑.

(五)人文性

高校不是职业训练所,其使命是育人.人的发展、自由与幸福是教育的真正价值.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定位社会角色、实现自我价值.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传

1 2 3 4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文献,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幼教优秀论文

高校教师人际关系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

教师副高职称评定条件

计算机教学

教师写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论文doc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