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论文格式,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教育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措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八条提出要加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考科目和考试内容;同时期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要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并制定了有关的计划目标,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于是,中国高校扩招的大门正式开启.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比1998年的招生数(108万)增长52万.自此,中国迎来了高校学生数量激增的空前的历史阶段.在其后的两年,2000年招生220万,2001年招生250万,2000年高等教育毛人学率已经超过11%,距离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高等教育毛人学率15%只有一步之遥.而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已经达到了1900万,是10年前的6倍.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很好的增长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较多的负面影响:(1)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自然需要大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投入分别为876.87亿元、1009.84亿元、1128.54亿元、1302.52亿元、1648.12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1.4%、15.2%、11.8%、15.4%、26.5%.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尚未达到足够发达的水平,所以这给中央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由于对数量追求的偏激,降低录取分数和要求,会导致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对整体高校生素质水平和学位的含金量造成不定的负面影响;(3)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严重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导致了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从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4)由于城乡、东西部发展不均衡,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高校硬件设施、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不均衡,使得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并进一步拉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从而强化了“马太效应”.
2.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选择
高校扩招不但扩大了高校学生的数量和范围,也增加了学校的类型和数量,更增加了学科专业的数量和种类等.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过去精英化教育完全不同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这势必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走向发展的多样化价值观.在精英教育模式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直是少数有身份或者智力超群的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因为高等教育属社会紧缺性资源,不能实现大众化,更别说是普及化了.精英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不再属社会紧缺性资源,其涵义发生了根本变化,接受高等教育正逐渐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就像义务教育一样.高等教育多样化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质量标准,不能仅仅以学术导向质量观来评判高校的办学质量或人才培养质量,而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职能衡量高等学校的质量水平.质量评价主体也不仅仅限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和政府,还包括用人单位、产业部门和公众媒体等社会各界,以及受教育者个人,质量评价主体走向多元化.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多样化,这就是说,在大致统一的高等教育标准中,各个高等学校应该有各自人才培养的体目标、类型、层次规格和社会适应面.正如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不是随意化,不是杂乱无序,评价准绳也不是层次不齐,而是要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建立多种质量标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多样性的社会需求,这应该成为树立最合适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石.
四、总结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多样化和公平民主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体现和诠释.在我国这样一个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为了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和平衡.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多样化的教育价值观,整合相关的教育内容、目标和教育评价方式.同时要求政府、学校和老师及相关人员协调统一,发挥各组织和个人的职能,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作用,调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职能,逐渐把我国建立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等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转引自伍爱.质量管理学(第三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威.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理论研究[J].中国网,2004(9):13.
[4]彭未名.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与特性探析[J].交通高教研究,2002,(3):33.
[5]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39-45.
[6]薛天祥,周海涛,时伟.确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正确观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1(7):38-40.
[7]房剑森.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2(2):12-14.
[8]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1):39-41.
[9]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79.
[10]张宏玉.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J].学术交流,2008(3):184-192.
[11]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8(7):25-3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