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电子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微电子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微电子及集成电路及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微电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C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并筹备建立了微电子专业实验室,拥有了一批工作站、计算机等硬件资源和ISE、MAXPlusII、SynopsysCadence等软件资源、学会一到两种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建设微电子器件和半导体物理专业实验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购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编写了实验教程、开展了半导体材料实验和晶体管测试实验;基于以上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覆盖微电子产业前端和后端工序的微电子实验课程体系.开展了器件和工艺设计实验.掌握一定微电子实验能力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微电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VLSI版图设计基础、片上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设计、MEMS与微系统设计、新型微电子器件、通信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涵盖了微电子方向的器件设计、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等各个方面.更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再者,实践课程的内容上,由于微电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实践内容多的专业,从集成电路的生成流程来看,其实践内容包括系统和电路设计、器件设计、工艺设计、版图设计、实际流片和测试.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关键;需要工程认证的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必须要达到30%以上.因此,还拟通过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实践型环节的课程设置中,通识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中安排了电类学科所必须的程序设计、电装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等.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设置了软件设计、微电子课程设计等,尤其是微电子课程设计,将进行较大的改革,要求改革后设计内容都是与本专业紧密相关,全面运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3.师资队伍的建设.本专业现在拥有专业教师14名,完全满足本科的专业教学需要,但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老师比较缺乏.还有,学生的个性不同,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差异很大;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又使学生的未来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学生的需求随之呈现多样化.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应当成为共识.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统一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需求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教学,在保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设立尽可能多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性课程.建立既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又具有精通实践、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学院在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微电子专业教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教师的专业方向也在不断丰富,能够胜任并有选择性地担任各主要方向的专业课教学.但仍然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一个凝聚人心的事业平台,学术梯队.这就要加速建设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4个层次的学术梯队.通过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批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梯队,使其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项目,积累一定的设计、实验和操作经验.鼓励教师与公司、研究所合作,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去做访问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从而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问题,开阔眼界.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微电子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专升本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三、小结
总的来说,微电子学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及时总结人才培养经验,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积极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迫在眉睫.其中需明确我校的特点和优势,以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方向,同时兼顾工艺设计与器件设计.相信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等各方面的建设,一定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微电子学领域人才,为我国的微电子工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宏,王鹤.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微电子学,2001,31(6):392-394.
[2]李文石,钱敏,黄秋萍.施敏院士论微电子学教育[J].教育家,2003,(3):11-16.
[3]刘瑞,伍登学,邬齐荣等.创建培养微电子人才教学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6-8,23.
[4]李斌,黄明文.微电子技术专业创新教育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08-109.
[5]严兆辉.微电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2):30-34.
[6]蒋元平.学科建设的内涵诠释和实现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项目代号:JG03312JX53,校编号:12教改53,项目名称: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代号:JGLX13_036).
作者简介:方玉明(1975-),女,江苏人,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任职于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技术系,副教授,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MEMS器件、微电子学.
关于微电子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