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大学生法制观调查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大学生法制观调查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法制教育及法律知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全体公民具备成熟的法制观.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正确的法制观是构建和谐法治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学生尚未形成用法习惯,对法律权威缺乏信任,人治思想、法制腐败、法制教育低效等都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法制观的形成.因而完善法制教育、加强法制实践、优化法制环境,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尤为重要.
【关 键 词】法制法制观法律信仰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04-03
大学生的法制观,即大学生关于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倾向.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真实了解大学生法制观的现状,探究健全大学生法制观的方法和途径对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直接、真实地了解大学生法制观的现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广州大学城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总数986份,其中有效问卷984份,按性别分为:男生526份,女生458份;按年级分为:大一256份,大二245份,大三246份,大四237份.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v19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
一大学生法制观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还没形成运用法律的习惯;没有充分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对法律的权威缺乏信任;影响因素众多,法制观念有待提高.
1.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没有形成运用法律的习惯
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宪法、民法、刑法和经济法是大学生了解最多的部门法.在调查中,认为自己了解的所有法律知识最多的是宪法的占29.7%;认为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最多的是刑法的占15.7%;认为自己了解最多的是民法的占25.3%;认为自己了解最多的是经济法的占12.5%.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法律机关的职责,也有一定的了解.当被要求区分各法律机关的职责时,702名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认为“公安机关是执行机关之一”,占71.3%.这些调查显示,经过法制教育,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法律素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0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了解、学习法律,最终是为了用法,但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没有将运用法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在各个结果中,大学生们的行为选择充满了实用性和功利性.当被问到过马路时,遇到红灯,而路上恰好没车,也没交警,选择也和别人一样走过去的占51.3%,站在原地等绿灯亮了再走的占48.7%.在对“明知某种行为是违法的(不包括犯罪),但有好处”这个问题的回答,更表现出大学生的功利性,即是否违法取决于利益的大小,29.4%的大学生权衡利弊大小后再决定,24.5%认为取决于对社会或他人的危害程度,仅有46.1%的大学生坚决不做.对“如果你是某区人大代表,现在要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你会如何做”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用法的习惯,没有好好珍惜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认为“自己一定会去投票的”只占33.7%,“不会去的”占25.7%,“看自己是否有时间的”占40.9%.
2.没有充分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对法律的权威缺乏信任
法律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低估甚至否认它的作用必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但调查显示,被问及“您认为维护社会文明、秩序稳定、人民安康主要靠什么”时,仅41.7%的学生认为主要靠法律,有25.2%的学生选择“道德”,14.7%的学生选择“物质实力的增长”,还有学生选择“金钱权力”、“宗教”、“教育”等.在对“您认为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这一问题时,仅有27.1%的大学生相信法律能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30.5%的大学生认为“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29.5%的大学生认为法律现在还不能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12%的大学生觉得“说不清”,也就是说72.9%的同学对法律在我国现代生活中的权威地位持怀疑态度,对法律的权威缺乏信心.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14090.html
由此可见,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法律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对法律权威缺乏信任,法律的权威感仍未树立,大学生对法律在处理日常纠纷、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信心仍然不足.
3.影响因素众多,法制观念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德大于法、权力至上的思想、人情、传统习惯等对大学生法制观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这些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大学生的法律行为.
当被问到“您对自己采取某一行为时是基于什么标准”时,61.7%的大学生采取行为的标准是基于道德,仅12.7%的大学生是基于法律.对于法与权(钱)的关系,有18.1%的同学认为只要有钱,犯法就可以没事,10.8%的同学表示不好说.当被问及“明知同学做了违法的事情,您会主动向公
安机关汇报吗”,回答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占43.5%,56.5%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汇报.对于父债子还,有14.9%的同学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些都表明,不管现实生活中存在什么原因,人情也好、习惯也好,大学生的法制观呈现出两极化的差异,有部分同学法制观念较强,有不少同学法制观念较弱,尚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大学生法制观存在差距的原因
大学生法制观存在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分析起来,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现代社会法治腐败导致的社会法治文化的缺失以及长期以来法制教育定位不清、方法陈旧、法制实践的缺位等都是大学生法制观存在偏差的原因.
1.“人治”思想的延续
“人治”是一个与法治相对的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人治思想长期存在,影响深远.历史上,儒家虽没有明确提出“人治”的概念,但实际上是倡导“人治”的,即孔子认为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荀子和孟子不仅坚持“人治”,而且论述更完整.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人而不是法,即“有人治,无法治”.孟子主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法家的“任法而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仍然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之下的“法治”,即法律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君主专制的结果必然就是君主的言论即是法律,统治阶级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正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如张中秋先生所说:
大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大学生法制观调查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