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沈文的文学与生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校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沈文的文学与生活教育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校教育及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校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一个人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即通过训练受教育者的专注力、记忆力,将一些原本模糊的未经验的概念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先人的训话或书本的道理是毋庸置疑的.受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更快地、更好地记住它,最好还能运用它.换言之,受教育者是无缘参与知识建构的.知识是固定在某一个特定时空的形态,而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维产物——这是传统书院“填充式教育”存在的前提条件.对日常生活经验存有浓厚兴趣的沈从文无疑是反感传统书院“填充式教育”的.他回忆说,“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8]沈从文对学校教育的逃避,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它反映出了沈从文渴望自我体验,并亲自构建自然和社会认知的教育愿望.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扛旗者让·皮亚杰曾在《发展与学习》一书中对“知识习得”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复制品.要认识一事物、一事件,并不是简单地看着它,然后做一个心理拷贝或映像就行.要认识一事物,就必须作用它.认识是对事物的改进和转化,是对一转化过程的理解,其结果是对事物的建构方式的理解.”[9]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自我学习,教育应该是“塑造”而不是“填充”学生的大脑.
显然,沈从文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当他作为受教育者的时候,就强烈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获得一事物或一事件的认识.当他成为大学教师以后,就主张通过“师徒式”的知识技能训练,即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熟悉沈从文作品的人大概都知道他的许多作品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作示范而创作的,他称为“习作举例”.例如《月下小景》、《八骏图》及《如蕤集》等文集中的一些作品就是他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时候创作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沈从文此举是为了掩饰他口才不怎么好,所掌握知识不构成理论体系的缺陷.但对于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学生是佩服和“领情”的.他的大弟子汪曾祺在《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回忆说,“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前已说过,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10]
即使在今天看来,沈从文的教学方法都是独特的.他在无意中践行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认知学徒制以及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与“认知主义”的教学方式不同在于,前者主张探究具体的案例或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在个别推出普遍性的规律.而后者主张教学首先应该系统地反映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在理论的观照下解释个别问题.沈从文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经历无疑是走了上述第一条道路的.试想沈从文从刚到北京学习写作时连基本的文法、语法都不通的年轻人,成长为著作颇丰的天才作家,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青少年时期独特的、丰富的生命经验,具体来说就是他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下的生活知识——这些记忆“碎片”已融入他的生命.当有一天,他将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记忆“碎片”串联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形成自己既系统、又深入的知识体系.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他写作教书,还是从事古代文物研究都得益于其青少年时自我建构起来的知识基础.因此,我们也可将其视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
三、结语:沈从文教育思想的当代回响
今天看来,沈从文的教育思考与实践的意义无远弗届.它不仅为我们保存了上个世纪初中国教育状况的文学记忆,而且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教育的某些问题——尽管时代已经来到了21世纪.
如果仅从教育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专才教育的理念一直影响到现在.无论是传统的以应试为主的科举教育,还是当代的“专才教育”,“应用教育”,其实都是将教育的工具价值放置第一位的.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受教育者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而是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然而,我们从沈从文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思考中,又清晰地感到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才是最符合人的天性的.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文化心理危机,大概与上述人文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学校教育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自考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再从教育的方式看,沈从文践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育的模式就会偏重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情感、性格、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毋庸置疑,这种教育方式依然盛行的背后原因就是当今社会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尽管它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也正为如此,我们今天重读沈从文的作品,才越发感到他的独特经历不仅给我们保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心理记忆,更是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历史思考.尽管他所经历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其成长经历和教育实践仍然是值得今人借鉴反思的.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16183.html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3][5][6][7][8]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4]吕达等主编.杜威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美]韦恩·K.霍伊等,范国睿译.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J].人民文学,1986,(05).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关于学校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沈文的文学与生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