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相关论文范例,与高职机电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顶岗实习相关毕业论文,关于高职机电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调查与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顶岗实习及教师素质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顶岗实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机电专业顶岗实习的现场反馈和问卷调查发现,顶岗实习存在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岗位数不足、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指导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使顶岗实习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加强学生岗前教育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精心选择实习岗位及加强校企交流等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和方法,以期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关 键 词:高职;机电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16-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技能、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此,各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情况不一,质量也大不相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运行上进展不顺利,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有į
顶岗实习相关论文范例
现结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级高职机电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顶岗实习的现场反馈和问卷调查,分析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合理的现象,探讨顶岗实习合理安排、科学组织和规范管理的保障措施和方法.
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与实施现状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走出校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以“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进行生产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同时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将顶岗实习纳入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机电专业学生最后一年不是在校学习,而是在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2008、2009级机电专业学生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7月份进入各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机电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流程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任务书→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举行学院招聘会→系部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选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填写顶岗实习工作手册→顶岗实习实施及过程监督检查→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和工作总结.
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机电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我院分别向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收回问卷462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巡察组反馈意见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机电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数不足,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指导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一)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数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及专业对口率的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岗位数不足的原因归纳如下:
1.由于实习学生缺乏技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同时,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生产运行及利益,不可能让大批学生进行轮岗或自由选择岗位,导致不可能所有的岗位都正好与学生专业对口.
2.顶岗实习时,由于学生缺乏纪律性和忽视生产安全性,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机电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级学生实习安全事故发生率达15.25%,2009级学生实习安全事故发生率达7.92%.因此,企业既要培训学生,又要管理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由此使得部分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导致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数减少.
社会的实际情况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一般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只接受少量学生实习,从而导致符合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致使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矛盾,使顶岗实习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
由于机电专业固有的特性,学生顶岗实习面向的均是机电加工企业一线,其学习环境、劳动强度、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等均与学校不同.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和企业的管理方式,工作中怕苦怕累,缺少责任感和纪律约束,更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加上学生与企业的工人、领导相处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产生矛盾时不知如何正确处理,由此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很快地适应实习岗位.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可从学生顶岗实习最欠缺的能力中体现出来.学生顶岗实习最欠缺的能力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由于学生交际沟通能力相对最弱,加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独生子女占50.26%,部分独生子女吃不了苦且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认识过高、好高骛远,表现之一是对薪资期望过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期望薪资与实际工资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实际工资集中在1501~2500元之间,占66.5%.
当学生的实际薪资达不到期望薪资的水平或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时,就会选择“跳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跳槽”原因及学生录用情况的统计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只有54.16%的学生没有“跳槽”,“跳槽”1次的占34.37%,“跳槽”2次以上的占11.47%.在“跳槽”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是与兴趣、特长不符,其次是对薪资不满意,再次是专业不对口,达18.82%.由此可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的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遇到问题无法正确与企业其他员工、主管进行沟通和处理,一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对实习失去信心或出现频繁“跳槽”现象,使顶岗实习质量大打折扣或半途而废.同时,顶岗实习单位或学校没有与学生签订相应的协议,对学生“跳槽”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学生不想干了就走人,也是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
(三)指导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指导态度的优劣是决定顶岗实习成败的关键.学生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态度评价的统计如表5所示.
本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33731.html
由表5可知,学校指派的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很强”和“强”的比例合计为80.73%;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认真指导”的比例达63.96%.但也存在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一般和差的,比例达19.27%;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不指导”的比例达6.09%.
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一般和较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院选择校内指导教师仍以学历为主,其中一部分指导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上一些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对自身定位不准,往往仅指导学生生活问题,而忽略了顶岗实习的关键所在.经调查,此类现象在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
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素质也良莠不齐.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指导教师“不指导”现象的原因是:一部分岗位技术含量低的实习指导教师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另外,针对学生不小心犯错或损坏工件,一部分实习指导教师通常采用批评、指责或开除实习生的方式处理问题,使部分学生不敢请教,指导教师也无法指导.
经调查,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在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广泛存在.因此,各高职院校正增强责任意识,立足长远规划,建立或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相关论文范例,与高职机电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