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民族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民族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族及心理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民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整合与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对民族心理的忽视是造成民族团结教育虚化的症结所在.本文即从民族心理学的视角对民族团结教育中应注意的民族心理因素以及相关理论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心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C9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14-02

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整合”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动,可以说,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增进各民族间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只注重理论与政策宣讲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虚化与效果流于形式等弊病,在活动形式与手法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抗拒,并且在实际效果上无意识地造成民族之间的心理隔膜与心理冲突.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与运用民族心理学相关理论建构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37020.html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的必要性

民族心理是全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民族心理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和民族的社会心理等基本内容.民族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其一旦形成,就会通过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生活习俗、道德行为、生产行为、交往方式等得以表现.我们认为,民族团结实质上是民族间和谐互动、建构良好族际关系的过程与结果,其作为多民族社会一种重要的族际交往方式与结果深受民族心理的作用与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布林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之时,他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个体去试图恢复他的自由.这种动机状态是人们对其行为自由减少的一种反应,也就是一种反作用力,布林称之为‘心理抗拒’”.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抗拒时,可能会产生这样几种效果:(1)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自由行为的吸引力反而增强;(2)直接从事该自由行为;(3)通过暗示来恢复自由;(4)敌意和攻击性情感.布林认为,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以后,将会影响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布林的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告诉人们,如果宣传说服不当,要求人们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使人们产生了自由或自由感被剥夺和侵犯的感觉,非但不会转变态度,而且会产生心理抗拒和逆反心理.因此,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种在国家层面上推动的社会事业,在具体工作中聚焦民族心理,建构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预防因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民族心理抗拒现象的发生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民族心理因素

1.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族体产生与族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是民族心理

关于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民族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0340;核心内容,是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自尊心、自豪感、凝聚力的集中表现.具体来说,“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等诸方面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结果,民族意识是认知结果或者心理经验在一定条件下的部分再现.这种认知结果指导着各个民族成员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方式”.从民族意识产生的根源看,社会环境的多民族分布、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地缘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应变等都是民族意识产生的条件.但是,从民族意识心理经验发生的本源看,它主要起因于人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对他民族的辨异的认知过程和心理体验结果,即差异性的存在或者差异性对待是民族意识产生的最终源泉.民族作为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文化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避免狭隘民族意识的产生,我们认为必须承认客观差异性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避免对受众差异性对待是基本前提,即对民族团结对象族体属性和族体地位的认可,持公正平等的教育态度,力求让受众理解民族的共生属性及逻辑结构,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避免民族团结成为针对少数民族或者汉族一方的教育才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坚实基础.正如查尔斯·泰勒所指出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构成显著的影响.”其“对人造成的伤害,成为一种压迫形式,它能够把人囚禁在虚假的、被扭曲和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

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族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民族认知方式差异.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本身的价值、情感、人格以及其他外在的社会文化都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从人的心理结构讲,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总是建立在一定心理结构——即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具有不同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个体或团体如不同的民族团体,无疑会具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虽然人类群体本身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的直接作用下,人们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上又具有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所以要使民族成员接受某种事物或理念,就必须分析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我们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也必须分析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采用灵活的方式和手段,使民族团结理念纳入不同民族认知框架内,并成为族际交往过程中交往态度的自觉选择.

3.宗教心理.宗教作为一种建立在对某种神性物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可以在信徒心理上形成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是伴随着净化、升腾和自我慰藉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其包含了多重精神功能,它既有抚平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迷茫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也因神性物的神圣性、思想的稳定性、目标的崇高性、行动的积极性、心理的认同性和感情的亲近性等特征对信徒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调节,而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使宗教跨越其本身的范畴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每个领域的不同层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宗教信仰为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黏合力,它使许多民族、文化以及群体得以有效的整合,正如戴维·波普诺所指出的:“除家庭之外

1 2

关于民族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九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化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写字课教学论文

教师环保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集

中学体育教学案例

证据法学教案

民族心理学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