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的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类论文范文,关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农村教育及小康社会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农村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改革措施.但是如何具体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用何种方式更有利于农村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并没有一套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多年来在培养农村教育硕士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为内容,力图分析总结其在培养方式上的成功经验,由于专业的差异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也各不相同.本文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举例是为了在共性方面提炼总结教学理念和思想,论述体现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上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关 键 词: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课程设置
国家自2004年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来至今已走过整整8个年头,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资源匮乏与整体素质偏低问题,对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中央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的城镇化的战略决策,把城镇化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系中,而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愈加重要,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农村教育事业对教师师资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教育硕士虽于1996年开始设置,但是教育部实际在2004年才正式启动.之后,“农村教育硕士”才作为一个专用名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农村教育硕士也由此被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运用到我国硕士研究生领域的发展、实践当中.此时,该计划主要面向国家级贫困县,招收对象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制年限为5年,主要针对高中阶段的师资教育.2006年改称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并对原政策作出调整,服务范围从“国家级贫困县”扩大到“省级贫困县”,服务对象由农村高中改为以中学为主.2009年,该政策再次作出调整,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2012年,继续采取“硕师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学制年限缩短为四年,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硕师大学生在三年工作期间的工资发放纳入到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与当地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对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优惠政策与力度上的鼓励和支持.除此之外,招收对象、方式、学习方式与之前相比并无变化.可见“硕师计划”从开始到现在,其政策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教育形势.
一、农村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类型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院校,研究生学历教育始于1978年,2006年确立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具有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资格的高校,2012年已经达到了12个专业.为适应新农村建设战略中对农村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要求,各高校对农村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河北师范大学也力求推陈出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首先以提高“农硕”职业技能为原则,其次以培养适应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注重特定岗位专业性实践,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类硕师培养课程.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教育基本理论类
主要开设课程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农硕”对教师必修专业技能的掌握,对基础教育原理的等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真正走向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理学主要设有“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洞悉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就显得尤为关键,心理类课程的设立,为农硕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感知能力.
(二)技能类
主要包括语言和教学管理等课程.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应当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工具能够掌握自如,被列入到“农硕”教师语言类必修课程范围中;教学管理类的课程针对性非常强,从教学实际出发,开设有“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趣味性学生活动”“如何打造健康班级”“班主任技能”“如何做好班主任”等课程.
(三)政治类
授课方式上除了采取以往“大课”的形式讲授系统政治理论外,还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放映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影片等其他教学手段,以达到既调动学生兴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思想觉悟.
(四)专业类
专业课程是农村教育硕士获取专业基础知识、紧贴专业前沿领域的重要课程.河北师范大学基于学制特点,以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方式设置专业课程.考虑到毕业生的服务对象面向农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为此,河北师范大学特别开设有“奥尔夫音乐教育”“微格教学录像”“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破冰”等课程,反响很好.其中,“微格教学录像”“破冰”等课程颇具特色.“微格教学录像”主要是通过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利用在特定的微格教室里自拟授课主题,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思路,亲自上讲台来进行“初始课”的录制.这样创新型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而且能在这个自我检验的平台上,在上岗前提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指导与授课教师们在认真观看学生初始课的基础上对每名学生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后续的脱产集中学习中学生还将采用定期进行微格教学的方式反馈在农村学校任教时的教学效果.
“破冰”课程则更多采用活动的形式让每一位“农硕”学生参与其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不同种类的活动,明确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团结协作才能共获成功.“破冰”课程的开设为其之后去农村中学任教,处理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好方法.
二、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与特色
通过近些年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河北师大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与组织、教学模式与手段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培养方式,为提高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质量,进而为推动农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概括起来,在进行农村教育硕士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为基本出发点
应该说,中央在整个的制度设计中,对农村教育硕士在农村的工作时间这一问题上已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对农村教育事业来说,则更需要长期扎根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河北师范大学除了严格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各项制度、规定以外,在招生对象的选拔上,更加注重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看是否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意愿.对已录取的农村教育硕士,帮助他们树立面向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价值取向.对报考的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到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在于培养新农民.农村教育事业既崇高又伟大,应把此看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在城市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能够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就更难.基于这种严酷的形势,河北师范大学积极做好帮助报考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了解就业现状等工作,帮助他们准确定位,鼓励他们在农村地区从事教育事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培养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为道德基础单就物质条件这一层面来说,农村地区要比城市差不少,条件较为艰苦,这
关于农村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式的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