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对我国的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育技术学论文查重免费,关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对我国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技术学及教育技术及博士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技术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案就不再赘述.(2)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为企业提供绩效咨询
为了发挥大学教师作为研究人员的优势,使各种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为了增加大学教师的企业经验,建议大学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研究人员可以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工作的性质及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绩效咨询.另外,由于企业绩效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综合性,以及绩效技术对专业人员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及其对企业文化和真实环境的把握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中开辟绩效技术实习基地,使学生走进企业,与绩效咨询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士一起诊断绩效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合作设计、开发绩效干预方案.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来学校讲座,与师生分享企业经验.
2建立、健全跨院系选课机制,尝试建立跨学校选课的机制
教育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为了确保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综合性知识,这里需要建立与相关学校和院系开课的机制.
(1)建立、健全跨院系选课的机制
在我国,课程设置重复现象很严重.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本可以发挥其他学院的优势来开设,却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内重复开设,如一些物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完全可以到相关院系去选修.所幸的是,部分院校已经建立了小范围内的选课制度.目前国内在选修课程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学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少,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的优势,实现全校范围的选课?首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打破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壁垒,建立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度,具体包括:以制度的形式确立选课费用,尝试按照选修的学分收费:建立健全电子选课系统,实现电子选课、成绩登记及学分转移;制定合理的学分互认制度,明确可接受的转移学分数量,等等.
其次,专门留有一部分学分,鼓励学生跨院系选课.由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交叉性”性决定了教育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本专业,广泛涉猎其他专业及学科.
(2)尝试建立跨学校选课的机制
为了更大范围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跨学校选课的机制.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格局.因此,建议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联合,出台跨学校选课的政策和制度.我国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费用由中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生共同承担,因此,建议选修课的费用也由三者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给学生的拨款比例来分担.
另外,建立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机制.对于学校综合实力和专业实力相当的院校,建议学分可以按照1:1的对等关系进行转换;对于学校和专业层次不同的院校,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专业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学分转换权重.当然,学校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不同时期可以按照学校当时的发展水平对其重新评估并确定新的转换权重: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加强对在线学习的研究,针对这种跨校选课的形式开发特殊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需要时,学校有关技术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本科生课程设置中的大量基础类课程,包括物理类、数学类、计算机类、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建议到物理系、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院、教育学院(部)等全校范围内选修;一般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如各种数量统计方法等,建议到心理学院或其他院系选修;绩效技术相关基础课程可以到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心理学院和教育学院(部)的相关专业中选修.
这种跨学校选课的好处是,对于实力相当的学校和专业,可以更好地促进院校或专业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于实力不对等的院校,较好的院校或专业可以带动较弱的院校或专业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均衡乃至整个教育的均衡发展非常重要.
3加强对研究生尤其博士生的各种实训
(1)增设研究方法类课程
通过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研究方法类课程总体来说所占比重很少,博士生课程设置尤其如此.对研究生尤其博士生来说,研究能力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类课程的缺失,学生的研究能力得不到系统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研究方法的训练.建议一些一般性研究方法课程到相关院系选修;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院系可以围绕学位论文(尤其博士论文),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毕业论文的前期训练课,包括研究方法论层次的课程和有关资料收集、分析与处理的具体研究方法课程.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基金项目申请的培养
硕、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学生具备对问题的敏锐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文献述评以及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料等多种能力.另外,对研究生尤其博士研究生来说,申请并开展各种基金项目是其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建议对研究生尤其博士生开设一些针对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实训课、学术论文写作课以及“基金项目申请”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研究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增加研究生的阅读量,加大考核力度,鼓励良性竞争
(1)增加研究生的阅读量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美国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特别重视学生的广泛阅读.美国的任课教师一般会为学生提供其所授课程的详细教学大纲,其中包括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及每节课的阅读材料,并在每学期开课前分发给学生,供学生提前阅读.相对美国而言,我国学生的阅读量要少得多,“专业课程追求大而全,但学习的厚度和深度明显不够”(张志祯).因此,建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每人提供一些该领域的经典论著并汇合成册,在研究生一入校就分发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提早阅读.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应该提醒学生阅读下节课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中,教师要围绕这些阅读材料创设特定的问题,使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进一步理解.当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拓展阅读空间,并向他人推荐有价值的阅读材料.
(2)加大考核力度,鼓励良性竞争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竞争都普遍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在中美同样适用.中美两国学生都有取胜的心理倾向,关键在于“是鼓励还是压制这种竞争心”.
美国人向来崇尚自由竞争.虽然在学校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作为与个体主义相适应的主导文化观念却是竞争.另外,美国高校的研究生缺乏统一入学考试,因此,对学生的筛选和淘汰正是通过学生入学后的一系列课程学习、考核和考试来完成.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制度,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很少明确倡导竞争.学生一经录取,就万事大吉,淘汰率很低,这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很不利.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考核力度,比如,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实行综合考试制度,通过综合考试者方可进入做博士生论文的环节;实行博士论文预答辩制度(pre-defense),预答辩通过者方能参加正式答辩.并在每个环节考虑实行必要的淘汰制.
这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良性竞争,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个体奋斗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结语
课程设置发生在教育之内,更发生在教育之外.教育像只纵横交错的大网,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密不可分地交织而成的结果.课程是反映时代主题及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时代及社会变化的折光会迅速地映射在课程上.如何跨文化进行借鉴与交流,促进两国教育技术的真正对话,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具体策略还在探讨中.但是在这种学习和借鉴中,必须意识到一个前提,那就是“教育学的文化特质”.如何学习和借鉴美国课程设置的成功之处,赶超美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我们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关于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对我国的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