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教育信息化类论文范文集,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信息化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及计算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信息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基层学校发展尤为落后,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进程.通过调查发现,首先,学校网络总体接入率较高,但是校园网和网络中心建设率普遍较低,网络利用率不高,网络建设效益低下.目前,兰州市中小学共有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铁通以及广电6大接入网络,其中电信网络接入率达到了85.7%,其他5种方式接入率的总和不足15%.如表2所示,全市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共计674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4.1%,接入率相对较高.但是农村教学点的网络接入率仅为8.3%,这对于“校校通工程”总体建设目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建有校园网和网络中心的学校比率分别为21.5%和19.5%,总体建设率较低.学校校园网络是信息时代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但是部分中小学校目前仅把网络的接入看作教师办公、备课以及业务通讯的载体,并未充分意识到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实现校内以及区域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效益的低下.部分学校被“重发展、轻效益;重拥有、轻应用”的风气所包围,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的成果只是成为了学校间相互攀比以及校长政绩工程的显现,而没有切切实实的落到应用的层面,这样势必会导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入硬件导向的误区.

其次,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学生计算机配置率区域性差距明显,学校生机比城乡分布不均衡.经调查兰州市各类中小学学生专用计算机数量占学校计算机配置总数的69.4%,配置比率较高,但是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学校所拥有的学生专用计算机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中小学学生专用计算机配置比率达到了47.0%,县镇地区为37.0%,而农村基层学校学生专用计算机数量只占学生计算机配置总数的16.0%.通过对学校生机比的调查发现,兰州市中小学平均生机比为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1.并且不同区域学校之间的生机比又差异明显,如表3所示,农村地区学校平均生机比达18.8:1,其中生机比在30:1以上的学校占农村学校总数的30.8%,并且在农村地区有43%的学校没有配置学生计算机.县镇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平均生机比分别为14:1和12.4:1,这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而且学校生机比主要集中在5:1~14:1之间,这些学校当中没有配置学生专用计算机的学校只占3.7%,相比之下,农村没有配置学生计算机的学校比城镇多11倍以上.

由此可见,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硬件配置区域间差距明显,农村地区较差的计算机硬件环境进一步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掌握知识学习的技能的发展受到制约,学生无法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教学资源,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导致基础教育质量不能得到提升,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从表4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IP宽带系统以及功能化教室的建设的比例分别为42.1%、60.3%和8.8%.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完全高中、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乡镇中心小学这5种类型的学校,农村教学点建设率不足3%.由于卫星IP宽带系统是在农远工程实施的2003-2007年建成.所以数据显示除了集中在城镇的完全高中和高级中学配置率较低外,其余各类型学校配置率相对较高.在功能化教室建设方面,兰州市各类公办中小学各种功能化教室的配置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完全高中和高级中学这两类学校.功能化教室能够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是新一轮教学改革重要的演兵场.但是,就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功能化教室的建设还不能够满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的需要.同时,也对教师借助信息化环境探索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了阻碍.

第三,自2008年以后,教室终端系统配置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更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液晶电视、视频会议系统等进入学校.其中,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配置是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调查显示,这两种系统的配置率较低,如图3所示,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在各类型学校配置率的总和均不超过50%.教学点的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的配置率分别为0.2%和0%,处于所有类型学校中的最低水平.由此可见,教室终端系统的配置数量还不能满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阻碍了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各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已普遍开设,但信息技术课程“专业对口”教师欠缺,并且分布不均匀

兰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有80.7%的学校达到部分开设或按照国家要求全部开设的水平,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中,不同类型学校开设情况差异明显.如图4所示,除了农村教学点以外,80.0%以上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部分开设完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然而,还有88.9%的教学点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总体来说,城市学校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好于县镇学校,县镇学校好于农村学校.

学校能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各类制约因素很多,其中计算机数量和专业对口教师因素最为关键.经调查发现,各学校普遍缺乏计算机专业或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专业对口”教师,70.8%的学校没有信息技术课程“专业对口”教师.在拥有“专业对口”教师的学校中,只有1名“专业对口”教师的学校占643%,约35%的学校拥有2名及以上的专业对口教师.从图5可以看出,“专业对口”教师分布明显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完全高中和高级中学两类学校.除了75.0%以上的完全高中和高级中学有2个及以上的信息技术“专业对口”教师外,其余类型的学校“专业对口”教师较为欠缺.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定分层次建设标准,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四化同步”的建设目标,并把信息化摆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当以此为契机,借助信息化缩小区域内、城乡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以此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就区域内来说,继续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内、城乡间中小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分层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标准的制定应以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规模为主要区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网络接入以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层面拟定相适合的标准细则,并对各类型学校建设所需费用制定预算,根据学校类型的差异划分资金投资来源的承担比例,为区域内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出导向.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保证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符合标准的要求.这样既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自身财力情况在标准的指导下规范化的开展信息化建设,避免由于硬件的重复建设或者盲目建设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也有利于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资金的预算、投入与使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使用机制,从资金预算、资金来源比例分配、环境建设以及验收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机

1 2 3

教育信息化类论文范文集,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英语教研论文

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表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初中政治教学小论文

生物教学日志

教学职称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

生物教学理论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