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高职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7096;分是当前国际上的普遍做法,这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个分类法还充分考虑并反映了目前各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衔接.该法第五级规定,“尽管5级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但是它们可给学分,用于转入6或7级课程,继续参加6级(学士)教育或7级(硕士)第一学位课程学习”[6].显然这一规定允许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进入普通学士或硕士阶段学习,这便为他们根据自己爱好、志趣、特长选择教育类型,满足个性化需要,构建了“立交桥”和“通道”.(三)发达国家、地区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为衔接提供了现实参考
虽然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衔接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不尽相同,但都为衔接提供了可行的操作程序和通道.在美国,这两方面的衔接主要通过学位教育来引导和实现.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美国有着规范齐全的学位教育体系,其通过各州的社区学院副学士和学士学位课程来完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并实现与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副学士学位教育为主,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美国当代社会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社区学院也开始实施学士学位教育专业选择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科学技术专业.这不仅增加了人们获得学士学位的机会,而且极大满足了公共和私人雇主的岗位用人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7].
法国的高职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专科后的优秀人才可以继续攻读科技硕士学位,本科在获得Maitrise学位后,经学业档案审查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该阶段第一年分为两个培养方向:为准备读博士者开设科研入门及理论课程,授予深入学习文凭;为准备就业者开设应用课程,授予高等专业学习文凭[8].台湾高等教育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平行发展的双轨体系.根据《技术及职业院校法》和《建立技职教育完整体系方案》,台湾高职教育由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初级技术学院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可独立授予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紧密.其发展经验是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既满足了求学者的升学愿望,也促进了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都有以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如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印度的技术大学和工程技术学院等.新加坡于2000年新建了一所专门招收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本科大学.我国的高职本科教育也有了初步尝试.2000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现代职业人才,华东理工大学也于当年举办了两个本科高职专业和两个本科高职专业方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开始试办本科教育,后来,北京联合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也开始试办4年制职业技术教育.虽然这些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是高职与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直接互通,但却架通了两者衔接的桥梁,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正是通过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实现低层次职业教育与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的衔接.
三、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操作性
(一)加快学位制度改革,开展学士专业学位教育
从源头上讲,学位制度是舶来品,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但发展很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获得学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已成为世界学位与高等教育大国.然而,随着学位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现行学位制度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学位制度不完整、结构不完善、覆盖不全面等.对此,有学者提出“学位制度作为与高等教育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如果不能涵盖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何谈对‘整个’高等教育起引导、规范作用”[9].正是在学位制度上不能实现相互衔接和贯通,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本科环节变得狭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只有获得本科学术学位才能迈向攻读研究生学位道路,而且还存在彼此硬性结合的问题,导致培养周期过长,也影响培养质量.
学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社会发展必然导致新职业的出现,这必然促进相应学位的产生,因为没有学位资格要求的职业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此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也要求我国学位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发展.作为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渠道的高职教育极具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复合体,但却被学位制度排除在外,这不仅影响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积极性,还减少了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有悖教育公平原则.201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为此,根据学位制度发展完善的需要,在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性专业设立学士专业学位是可行之策,一是有利于引导高职教育层次高移,建立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的衔接通道,进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有利于引导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拓宽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三是有利于改善专业学位教育中间硕士层级膨大,两头学士、博士层级细小的结构,夯实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二)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设立高职本科学历教育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理应和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各层次教育中,而不只限定在专科层次.同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如仅定位在专科,势必会影响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高职教育走不出“终结性教育”的阴影,改变不了次等教育的地位.在高职教育发展之初,专科定位与当时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高职本科教育是适时之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也已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要求高职教育层次高移、高职教育大发展,开展本科学历教育是应然趋势,同时,也是对《纲要》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的落实.此外,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必然促进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相贯通的体系.这不仅搭建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平台,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准备了同源同根的后备生源,同时也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条通道”,对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大众化具有积极意义.
(三)加快实施本科学士专业学位教育步伐,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试点
第一,院校选择.尽管在高职系统开展本科层次教育具备了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从专业硕士设置来看,其是以一定学术硕士培养基础为前提,类推专业学士设置,显然也需一定学士学位培养经验方可接受.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上缺少本科教育经验,贸然在这些院校实施,可能带来培养质量低、“升格热”等问题.鉴于职业本科教育首先是由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的,因此在院校选择上,一是选择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该类院校的实践为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施基础;二是选择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这类院校在培养质量和软硬件方面优于普通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基础,可在示范高职实践取得经验后逐步向普通高职推广.
第二,专业设置.一方面,将现有专业硕士、博士已覆盖的专业向下推广至学士层次,如工程学士、教育学士、工商管理学士、法律学士等;另一方面,逐步将其他职业应用性特征明显的专业转变为专业学位,如医学护理类专业、财务会计类专业、土木建筑类专业、师范教育类专业等,从而将本科层次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
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