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基于专业协同的船舶电气复合型生培养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船舶电气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基于专业协同的船舶电气复合型生培养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船舶电气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船舶电气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研究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并综合考虑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对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的导师指导形式及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措施等,所得结果对于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专业协同;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
作者简介:王玉龙(1977-),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曾庆军(1969-),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漂移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器综合”(项目编号:61004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210306066)、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3Y0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江苏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GZZ12_066)、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YJG11Y_08)、江苏科技大学《最优控制》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30-03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经常脱节,高等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1]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研究人才是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就目前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而言,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知识相对单一,因而这些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常常不能胜任学科交叉型的工作.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基于学科及专业交叉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探索.通过学科交叉及专业协同训练来培养复合型研究生不仅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大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多成果.
文献[1]以中南大学与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结合形式为例,讨论了产学研结合在研究生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献[2]以华中师范大学交叉实验班为例,研究了大学本科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文中从培养制度和学习条件两个方面讨论了交叉培养的主要措施.在培养制度方面,主要研究了学生选拔制度、实体班级制度、考核淘汰机制、导师制度、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制度等;在学习条件方面,实验班配备了优良的师资,并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软件资源.在培养复合型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文献[2]的成果.文献[3]根据中山大学光信息实验室条件,结合光信息专业特点,尝试多专业协同科研训练和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文献[4]提出通过整合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详细探讨了整合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实施背景、培养宗旨、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等.文献[5]提出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为出发点,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本学科建设资源(如科研、学术成果、学术梯队、科研资料、科研仪器设备等)有效地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进而创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文献[6]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工程实践复合载体的理念并进行了实践,即一方面构建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基地相互交融所构成的工程实践“硬载体”;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创新机制,通过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的协同创新,构建有利于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软载体”.文献[7]研究了交通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途径,主要包括:制订体现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案;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申报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与国外著名高校进行深入合作和交流.文献[8]从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交叉科研平台构建、科研平台管理机制规范以及跨学科轮训体系等方面对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54401.html
文献[3]和文献[7]分别研究了光机电一体化和交通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个研究生培养机构的专业特色,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培养各专业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电气是江苏科技大学的传统专业特色方向.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发挥专业优势,抓住国家、江苏省对船舶配套振兴的大好时机,积极与船舶重工集团、船舶工业集团等国防类研究所及企业合作,参与国家及省部委的科技项目申报,形成了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船舶电力推进、船舶综合测控、大功率电机调速、船舶辅机控制系统、船舶数据记录仪、船舶综合平台信息化、船舶综合桥楼、雷达信号及信息处理、电子对抗、电磁兼容、水声信息处理、卫星导航、船舶驾驶自动化、机器人传感与控制、车载平台动力定位技术等科研方向.以上科研方向的形成为培养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奠定了基础.
本文结合江苏科技大学船舶电气方面的特色,对基于专业协同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实验室建设、导师指导形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同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船舶电气研究生培养实践中,所得结果对于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基于专业协同的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机制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讨论基于专业协同的船舶电气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
1.基于专业协同,制订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由于每个研究生的研究背景、研究兴趣及研究特长不同,如何把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组织在一起,并把它们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要培养合格的复合型研究生必须综合考虑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的特点,并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为适应船舶电气研究生的要求,江苏科技大学目前设置了船舶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电力系统与电力装置应用实践、现代交流调速系统、舰船电力系统、电力推进系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仿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配电系统分析、柔性输电技术、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等课程.同时,考虑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了船舶运动控制、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船舶自动化检测系统与装置、船海工程动力定位、导航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并开设了先进控制理论应用实践、微机测试与控制、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船舶导航与定位、卫星导航技术、组合导航原理及应用、现代声纳与通信技术等课程.对于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了船舶自动化、船舶综合控制系统、智能电气与系统、光机电一体化等研究方向,并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舰船电力系统、电气技术及CAD、CPLD与FPGA设计及应用等课程.
以上的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从事船舶电气研究的学生的培养要求,同时兼顾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与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科交叉和专业协同的特点,因而对培养复合型研究生具有积极意义.
2.综合考虑学科需求,建设专业实验室
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必须体现船舶电气方向的鲜明特色,同时要保证所建设的实验室能满足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验要求.依托学科交叉优势,江苏科技大学以船舶电气为基础,通过整合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建设了电力工程、过程控制、全数字交直流调速系统、交流伺服系统、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等实验室,并配备了船舶运动摇摆台、智能控制实验装置、频谱分析仪、PLC和船电自动化系统等实验装备.同时,建设了舰船综合电子仿真系统实验室以及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下面对舰船综合电子仿真系统实验室、现代综合测控系统实验室、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以及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作简单介绍.
(1)舰船
船舶电气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基于专业协同的船舶电气复合型生培养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