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信息技术方面论文例文,与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方法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信息技术方面论文答辩,关于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方法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及文学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信息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这种整合与运用,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一门积累型学科,文字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广泛的文学积累.因此,文学型材料的容纳能力,直接关系到文字功底的好坏.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了更多文字来源的平台,鼓励了学生自主查询素材,进行文字组织与处理,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角度,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的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教师找到恰当的信息资源,同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现状与问题

1.对信息技术定位极端化

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语文教学所产生的效果是内容单调、枯燥的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部分教师认为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认为信息技术用在了教学过程之中就是整合.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变成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忽视了它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2.对“整合”认识片面化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出发点是信息化带动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即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才智与潜能.但是,就目前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学来看,“整合”只表现在教师的单方行为上,认为其与学生无关紧要;忽视学生的群体参与性,将“整合”仅仅理解为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3.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降低化

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质量,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有的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关注教师,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少,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大屏幕上.

●解决方法

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扭曲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知识来源单一,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知识拓展能力有限.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1.信息技术是优化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

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教育时尚”,而不顾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夸大化.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适时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始终以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为中心,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2.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驾齐驱

网络教育的发展丰富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更多地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信息共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界限已不明显.教学活动后,教师留给学生的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号,以激发学生再学习,而不是一劳永逸地享受教师给予的结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本案例是天津市西青区付村中学王振丹老师的一节课,在该节语文课中,教师巧妙利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使作者与读者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三者的情感交流体验成为了坚实的桥墩.而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信息技术就成为语文课的有力支撑.学生通过品析文本语言,借助媒体资料,增加情感体验,从而去思考、去行动.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主题“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本文是初中教材中编入的唯一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并根据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呼吁人们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活动.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整理材料、小组交流并运用材料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分析教材的方法.据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网络上查找和运用资料,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些都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初中学生仍处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文学性的特点;识记文中优美的词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欣赏其形象化的语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图片和音像资料,对罗布泊产生直观印象.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锻炼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及品析文本语言的能力.运用情境渲染法,增加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联系身边环境的破坏与治理,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探究,体会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通过对饱含作者深沉情感的文字的品咂,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触发对环境保护的冷静思考.

难点:欣赏报告文学中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学策略

◇小组活动,使用地图讲解,重现文本中的“神秘”.

◇用视频展现罗布泊今昔变化,“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为下个教学环节“探秘原因”做铺垫.

◇用电子相册播放特写的胡杨林,欣赏报告文学中形象化的文学语言,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使用幻灯片拓展延伸,深化课堂内容,体会“文字”呼吁的分量,让学生化反思为行动,积极参与到“文字”拯救家园的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大家都看过中央十台的《探索发现》节目吧!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大家进行一场探索之旅(请看大屏幕),让我们走近《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看看作者吴岗在这篇报告文学中隐藏了哪些信息等待我们去发现.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索四个关 键 词“神秘”、“惊叹”、“探秘”、“献计”中隐藏的内容,发现并说出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文字来处理这些内容的?

探究一:“神秘”

(1)小组展示罗布泊的“神秘”传说.

(2)讨论,作者使用怎样的文字写出了罗布泊的“神秘”.

(3)通过阅读,感受平实语言因真实而具有说服力,发现叙述性语言的作用.

设计意图: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直观的感知与联想能力丰富,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的变化,加之学生使用多媒体对所准备材料的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平实的文字因真实而具有说服力,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点.

信息技术

1 2

信息技术方面论文例文,与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方法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评职论文

教研论文核心期刊

师德爱心论文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

实习教研论文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论文

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师 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方法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