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教育类论文范文,与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学历教育类毕业论文致谢,关于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历教育及茶文化及农业大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历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而,尽管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时代背景与动因、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以及素质培养为主的本科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多类似性,但成人教育及其民办机制是韩国茶文化教育的主要特色.这与我国公立、全日制的体制有很大不同.由于招生制度与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差异,中国茶文化学历教育面临韩国所没有的一些困境.在我国高等教育导向中,专科学历教育实际上是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然而,在本科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将以就业为主要目标.通识性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就业岗位技能性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我国一些茶文化本科专业教育所遇到的困惑.相比之下,韩国茶文化本科学历教育大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生活情趣的成人教育为主体,不存在就业诉求.另外,在专科学历教育层面上,我国茶文化专业以茶艺为核心技能的培养模式相比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并无明显的就业优势.韩国淑女式的茶礼培训与我国茶艺训练不尽相同,前者以修身为主要目的,后者则以职业为目标.韩国茶礼不只是表面的程式,更需要实践者对韩国茶文化精神进行身心体验与诠释.相比之下,我国现有的各种茶艺还远没有达到韩国茶礼所承载的精神功能.中国茶艺浮于形式,学习门槛低,茶艺师的从业资质只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获取.因此,我国茶文化专科学历教育必须构建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差异化的模式,否则,其办学合理性与生命力会受到质疑.
为区别于社会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我国茶文化专科学历教育除了以茶艺为核心技能课程外,应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类课程模块的设置与教学.韩国淑女式的茶礼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样,虽然专科毕业生仍以茶艺师为主要职业,但因有人文素养的正规训练及相关综合能力的提高,他们将能真正担负起中国茶文化使者的职责,起到茶文化传播和社会示范导向作用.在本科学历教育方面,当前迫切需要在茶文化专业的学科属性、课程体系的统一规范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一些基本性问题上达成共识.有关专业建设的学科争议,其焦点是专业的学科归属及其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设计.实际上,一些原先没有的新型学科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同时,潜在产业的出现也会对人才提出诉求.茶文化学科是迎合特殊时代背景需要的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而茶文化专业人才也应具复合型的特点.因此,即便学科归属尚存争议,但茶文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可基于多学科基础而进行设计.其次,鉴于当前我国本科教育仍以就业为主要目标取向的现实,茶文化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应采取素质与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三是技能类课程的设置应探索与边缘复合型的前瞻性产业岗位进行对接.
参考文献:
[1]庄晚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J].中国农史,1984(2):64-68.
[2]张宏庸.茶艺[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
[3]朱红缨.高校茶文化专业构建动因及教育探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6):88-92.
[4]关剑平.世界茶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4-27.
[5]吴洋嘉.韩国茶文化的历史及现状[J].当代韩国,2002(3):17.
[6]俞益武,苏祝成.茶文化本科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0(2):11-14.
[7]沈文钦.专业学位教育慎提“去学术化”[OL].[2010-05-10].http://opinion.people../GB/11550888..
[8]丁以寿.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建设[J].农业考古,2006(5):2-14.
[9]朱红缨.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J].茶叶科学,2005,26(1):42-48.
[10]王旭烽.中国茶谣的创意与文化呈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4.
作者简介:
苏祝成(1965—),男,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茶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学历教育类论文范文,与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