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木工程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土木工程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土木工程及文化教育及文化建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土木工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收稿日期:2013-04-2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侯钢领(1973-),男,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核电站建设研究,(E-mail)hougl@hrbeu.edu..
摘 要: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哈军工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大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文章从文化教育的角度,阐述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文化”与核电站建设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哈军工文化”将核电站建设人才和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军工”文化特征的核电站建设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 键 词: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大学文化;军工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3803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军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德江副总理在纪念“人民军工”成立80周年时,将“军工文化”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其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利益至上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基础组建的,并在哈军工原址上发展起来的.哈军工办学17年期间,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中国军事技术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仅从教育角度来看,以“哈军工”为基础,就形成了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防化兵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五所高等军事院校.“哈军工”奠定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基本格局,更将几代人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凝结成赤诚保国的一座座丰碑,并就此形成“哈军工”特有的文化和历史.
“哈军工文化”是中国“军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军工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挖掘并发展“哈军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与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从“哈军工”特色文化的角度,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教育.一、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文化”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和群体特征的行为习惯.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等所体现的面貌和氛围.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大学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文化的特色是其存在的根本[1-2].由于大学的起源、历史过程、发展趋势乃至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3].即使同一所大学,各个学科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冲突、变异和发展[4].当某一个大学的文化面临消亡或者失去特色时,那么该大学也将逐渐的走向衰败[5].
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了“哈军工”特有的文化历史[6-7].哈工程承载着“哈军工”特有的物质文化.哈军工的建筑以飞檐碧瓦的中式建筑为主,以浮雕造型的欧式建筑为辅,构成了刚毅、豁达、开放和奋勇向上的大学物质文化.哈工程在继承哈军工历史文化的同时,根据时展的需要,结合哈军工的历史建筑特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以现代的中式建筑为主,以超现代的建筑为辅,构成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大学建筑文化.
哈工程传承了“哈军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毛泽东为哈军工院刊题写了“训词”,为院报题写报名“工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也在学校留下了视察的足迹.“哈军工”老院长陈赓睿智、豪情满怀而又平易近人的个人魅力,以及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而又灵活多变的工作作风,已深深地融入“哈军工”的血脉中,成为“哈军工”的精神财富.哈工程通过创建“军工文化园”、“陈赓院长纪念馆”和“数字与实物船舶博物馆”等载体,传播并传承着“哈军工”的精神.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侯钢领,等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大学文化教育
哈工程从“哈军工”一路走来,发扬军工精神,保持军工特色,传承军工文化,而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超越发展.2000年,哈工程首次提出“三海”(海运、海防、海洋)的办学特色.并将“三海”进一步发展为“三海一核”(核工业),着力建设“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以实现主体超越,整体升级.2008年开始,学校重点进行了“哈军工文化园”、“陈赓院长纪念馆”、“数字与实物船舶博物馆”等大学文化建设,目前,“哈军工文化”已成为哈工程的显著特征.
二、核工业建设的“军工”文化
中国的核工业随着原子能工业的诞生而产生,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明显的军工特征.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核建)是中国核工业唯一的建设载体,是中国核工业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核建在承担中国大陆所有核武器基地、核燃料基地等核工业建设项目的同时,还肩负着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行业各类国防科技工程.在履行国家赋予的保军建设重任的过程中,中核建形成了“爱国奉献,自主创新”的军工文化.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土木工程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中核建把军工文化精神,推广到民用核电站建设领域.中核建完成了由中国自主设计的秦山核电站以及援外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核电站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中核建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改项目,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建造能力.在核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核建传承着军工文化,发扬了军工文化.
中核建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创新发展,勇当国任”[8].“创新”就是要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国家核工业建设,不断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开拓核工业事业发展的新领域;同时,要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广大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在市场竞争中要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要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勇当国任”的具体内涵就是要为中国的“两弹一艇”和核电站“零”的突破作出贡献,在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担负重要使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保军建设为责,成&
关于土木工程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土木工程专业核电站建设人才的培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