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教育视角反思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发表论文,关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教育视角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宏观向微观,从抽象向具体的转变.两个领域的变化,潜在的问题是通识教育是否可以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事务管理是否可以替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从体制与机制的角度而言,就是学校党委与教学行政之间的管理主体关系问题.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从现有的体制来看,存在着两种类型.一是分治的体制,二是通治的体制.所谓分治的体制就是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政领导分别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为从属于教学工作,或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置于整个本科教学的大管理体系之中;或由一位副书记或副校长单独管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由一位主管的副书记或副校长统一管理.所谓通治的管理,就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由一位主管的副书记或副校长管理.此外,针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存在通治与分治的区别.有的学校将学工、团委、研工、招生、就业、心理咨询、后勤和武装等部门统一起来由一位校领导负责,有的学校则主要把其核心的领域,如学工、研工、团委、心理咨询等职能部门由一位校领导负责,其他的则归口到了教学、后勤等职能部门中.前者就是所谓的大学工体制,后者就是所谓的小学工体制.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管理体制,最终都要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制.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到学生组织.其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学院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干部等是这个体制中的教育主体.
这种体制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一定的单位内,位居塔顶的是主管的校领导,位居最低端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个体制的最大优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成体系,特别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其中的弊端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这种体制对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信息快捷的优势,但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容易出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孤立边缘的现象.第二,这种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变迁适应性较差.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和大学生成长的多样性,迫使高等教育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第三,这种体制对底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范围提出了考验,职责的弹性是一些岗位的共性特征,辅导员工作的弹性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相当突出,他们受制于各个与大学生有关的部门和事务,其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意识形态要求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双重压力.其中,意识形态的要求使他们常常处于全天候的思维紧张状态.
简言之,分治的管理体制在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立运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与高等教育大体统分离的弊端.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面对的第二个难题.
如果说,体制是静态的,那么机制就是动态的.而不同的体制又决定了不同的机制.如前所述,立足于分治的管理体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轨运行的.分治管理体制下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行的运行方式下.从教育效果考察,最大的难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知与行为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理论教育,解决的是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的问题;教育空间是课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解决的是规则认同、行为养成、责任担当和能力培养等问题,教育的空间是日常生活世界.从教育和学习的规律而言,知情意信行是统一的,共同指向人的整体状态.这种分割的体制产生了分割的运行机制,自然也就把教育过程分割了,最终把人的整体性分割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知与行分离也就不足为怪了.
类似这样的分离,在大学工体制下也存在.目前,问题比较集中的就是如何建立起分工实施、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
其一,如何协调大学生在不同生活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学校里,教室、图书馆、寝室、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近年来,随着助教、助研、助管等形式的拓展,教师工作室、实验室和职能部门办公场所也成为一部分学生的活动空间.这样,几乎没有什么场域是空白的了.如果从全员育人的要求来看,这些新扩展的场域,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就成了新问题.按照现有的工作机制,有些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没有办法进入的.比如,寝室和食堂.在后勤产业化的趋势下,许多学校把后勤服务只能以承包等方式将经营和管理权利转移给了公司.公司的价值取向是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承担育人职责.这两个空间又与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联动到较大范围.这时教育的主体如何到位就成为难题.
其二,如何协调不同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随着大学生活动空间的放大,教育主体也在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经典界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学生干部和专业课教师.该界定已经考虑到了全员育人的需要.实践证明,现有体制下,党政干部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外的其他干部很难被事实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来;专业教育的教书育人也在弱强制中,时隐时现,时有时无.至于其他更多的群体则更难把握了.离开了这些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无法把握.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80000.html
其三,如何从育人和服务的视角转化现有机制,是一个根本问题.现有机制中,比如科学决策、目标管理、项目管理、有效动员、信息反馈、稳定预警等多数是从管理的角度建立起来的.这种管理又是出于自上而下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树德立人,是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其价值取向和企业管理所指向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从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从制度确立到规范实施的每一个机制都需要有学生参与,才更有针对性.而管理机制又是服务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的.基于这个视角,凡是涉及到大学生生活项目的都应该具有教育影响力.目前,这个意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存在着对育人机制重视不够,缺少“实化”;自我教育(学习)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而言,智育的机制已经常规化了;而德育随机性强,缺少机制保障,学科育德机制、服务育德机制严重缺位.如何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制机制,以下几方面建议可供参考.第一,针对第一个难题,建立党委领导下、党政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构,从顶层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枢系统.基于党政分工带来的资源不统一,扩大学校行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空间,并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治的弊端,建立学校一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机构.由党委书记领导,其他校领导参与,分管副书记(或副校长)具体主管,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决策机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的有效性.
第二,针对第二个难题,细化学生工作职责,根据大学生生活世界的变化,组建服务于其成长成才的相关机构.立足于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日常生活与课堂教育同是成长空间的新思路,设置培育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辅导机构,以及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始得到一些高校的重视,比如“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立就是在借鉴英美等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诞生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观念更新的收获.该中心整合了新生注册中心、学籍管理、学习辅导中心、生活指导、行为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健康服务、勤工助学、经济资助等职能,实施扁平化运作,有利于提升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当然,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怎么在放大服务空间的同时,保证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教育视角反思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