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形成与述评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答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形成与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形成与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2006年)从主体性层面来系统论述主客体.从主体性的层面来考察主客体,对比2001年版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在理念上存在根本的区别,这反映了社会越来越弘扬主体性之风.与2001年版本对比,其理论特点与学术价值在于:

(1)提出“双主体说”2006年和2001年两个版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本书对主体的界定不同.2001年版认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2006年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9].2006年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章目改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批判.对比2001年版本,这是最大的超越.

(2)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该书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三个方面,并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体.”[10]

(3)从主体性的角度来阐述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有机构成,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动?该书没有说明.另外,该书没有对客体进行相关论述,笔者认为这是欠缺的方面.

罗洪铁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2007年)从评述入手,系统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该书的理论价值在于:

(1)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形成发展理论通过梳理,分析揭示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者们是如何探索这个理论并使其发展的.这是第一本从综述入手来研究主客体理论的专著,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梳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主客体理论发展的脉络,从而发现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论述了“主导性主体”和“主体性客体”该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教育客体是受教育者,在论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辩证关系时提出了“主导性主体”和“主体性客体”.“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上,我们可以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共同‘合作’的结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活动方案的‘最终’决定者和主导者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1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发动者,其地位和作用是主导性的.”[12]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对象,是不同于一般物的客体的,它是一个充满思想,具有理性的活生生的人,它不是纯粹消极地接受教育主体的信息传输,也不是纯粹被动地接受教育主体的引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它是具有极大‘主体性’的客体”[13].

“主导性主体”和“主体性客体”把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概括出来,巧妙解决了一直以来的主客体之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一直没能明晰,是因为主客体具有双重属性,随着条件的转换而变化,容易混淆.该书明确指出,教育主体就是教育者,教育客体就是受教育者,同时承认两者的双重属性,教育主体成为主体是因为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教育客体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性特征,这就科学地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2010年),该书归纳了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几种观点:“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多主体说”和“相对主体说”.并对这几种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该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不能简单地说教育者是主体,也不能简单地说受教育者是主体,更不能把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一成不变地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应该根据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际履行职能的情况来判定他们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履行了承担、发动、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者,才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14].

罗洪铁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必要性及二者的关系》中提出:用“主客体”的概念并没有否定客体的主观能动性;用“主客体”的概念并没有否定主客体的平等性;教育学不用主客体概念不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能应用主客体概念,并阐述了主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5]

参考文献

[1]金鉴康.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2]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3]邹学荣.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规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4(2):55-56.

[4]石宗仁.也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规律——与邹学荣同志讨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4(5):28-30.

[5]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15-17.

[8]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9][10]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12][1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5]罗洪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必要性及二者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21-23.

[责任编辑:庞达]

1 2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形成与述评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幼教游戏论文

地理教学案例论文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骨干教师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语文议论文课外阅读

初中体育教师面试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形成与述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