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网站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师间交往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精品课程网站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师间交往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精品课程网站及人际交往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精品课程网站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如,在交往方式方面,既要照顾到点对点、点面式、面体式等交往的空间结构需求,又要兼顾到交往在时间流向上的同步性、异步性需求;在信息表征、传输方面,既能够支持言语、文本、画面等单项媒体信息的有效互动,又能够体现出对各种多媒体信息、超媒体信息传播的完全适应性;在信息组织、管理方面,既要保障交往活动能够合乎网络法规、道德伦理的规范,又要方便于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及管理,以推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不断自我创新与发展.总之,教师间网站交往需要有坚实的技术保障,而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师间网络交往服务体系,是开启和发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3.组织性条件
教师间网站交往不同于在办公室里或其他现实场景中那样亲切、真实、即时反馈和能够为每一个参加者带来瞬时的情感能量,维持交往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网络交往的开放性、时空隔离性和虚拟性增加了交往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组织的必要性.在实践中,精品课程建设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创设有利于网络对话发生、维持和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教师间网站交往行为、活动能够全面而广泛的开展.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6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一般而言,对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策略.比如,在交往活动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网站交往的目的、价值尚未显现,网站交往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人际聚合力”尚比较缺乏,可以主要利用精品课程专家的学科、学术声望和影响力以及采用“他组织”策略—由精品课程专家有目的、有意识地精心筹划、安排和组织一些议题明确、意义重大、内容充实、内涵深刻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集中解决一些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广泛存在的突出或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发动、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站对话活动,培育广大教师积极融入学科、学术交往活动的课程归属感和学科心理倾向性等交往文化氛围,为教师间网站交往向高级阶段跃迁做好铺垫和准备.待教师间网站交往行为有了一定程度地积累后,“他组织”交往方式可逐步向“自组织”交往方式过渡和发展.此时,教师之间相互关注,并逐步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和饱满的感情体验,使他们感到有信心、热情和责任积极参与对话活动;各种学术观点自由、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人人都是议程设置者,也都是对话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精品课程建设者则主要以普通对话者的身份参与对话活动,并负责对各种交往信息进行管理和再组织.教师间网站交往将真正发展成为精品课程网站无可或缺的重要组分,成为推动精品课程网站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也将因此而真正步入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动轨迹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四、结束语
伟大物理学家、思想家戴维·伯姆曾指出,“富有意义的对话往往能够起到一种类似‘胶水’或‘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社会黏结起来,并使我们不断超越各自不同的思维假定和观念而实现共赢.”[13]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开展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同样能够将广大教师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益,实现双赢、共赢、一赢俱赢.为此,我们呼吁,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理应高度关注教师间交往需求,重视教师间交往环境建设,并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动和贯彻落实教师间网站交往活动.
[参考文献]
[1][10]http://.big./eduol/ch2/04/04/2001.
[2]http://.jingpinke.
[3]王芳亮.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66-168.
[4][5][9]胡德华,邱林.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2,(2):79-8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7][8]黄德群,毛发生.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88-94.
[11]蒋意坚.精品课程重在建设与示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30-31.
[1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的特征及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04,(2):38-42.
[13]戴维·伯姆.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简介:王盛峰,讲师,硕士,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12013).
责任编辑碧荷
精品课程网站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师间交往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