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相关论文范文,与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的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技术创新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技术创新及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技术创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本文在总结教育部工程中心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中心在定位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并结合我国高校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中心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中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心快速成长急需解决的实现问题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行管理机制;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1-03
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教育部于2001年在有关高校开始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截至2010年,教育部依托各地高校在电子与通信、新材料、公共安全等12个技术领域,已建设各专业方向的工程研究中心371家[1,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十余年的运行中,不仅培养了众多的相关学科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形成了将科技成果向工业生产转化的工程化能力,保证科研成果向规模生产顺利延伸.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高等院校作为依托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运行与管理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在信息共享、研究环境和学术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随着我国在高等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不断深化创新,各级政府越发重视挖掘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智力潜力,通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在基础学科研究创新和新兴学科成果交叉的基础上,不断孵化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目前形势下,探讨教育部工程中心在满足经济发展新时期的科技创新需求,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中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各方面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
该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85898.html
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四个方面,其基本功能是进行和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研究、开发、中试、推广集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组织,是将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阶段向企业大规模生产转移的通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头,是我国权威的研发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上层,下层依次是囯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主体,是“985工程”、“211工程”以及“2011计划”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为工程技术进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着多重任务.一方面,作为研究与开发机构,立足高校,面向市场,推动高校原创新的技术成果,向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化辐射和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单位承担着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其平台建设通常依托特定学科,部分或全部平台人员也同时承担教学工作.同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科研实践基地之一,能够为学生在基础技能实践与应用技能拓展两个层面提供优良的科研实践条件.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规模已经发展为341家,已成为高等院校开展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促进了高等院校将科研成果向企业、社会的快速转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先承担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将一批对相关行业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工程化开发.其次,吸引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研开发人员和高层次的工程化技术人才,造就了一批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最后,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相关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工具.成果产业化就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发展,因此工程研究中心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这种现象首先导致工程研究中心追求短期效益的盲目性,由此导致忽略了服务于社会的长期效益,不利于技术的扩散与推广;其次,突破重大工程化难题往往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攻关,这就需要工程研究中心投入大量精力和耐心,这往往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相冲突[5,6].但是,工程研究中心要实现自身循环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盈利模式维持它的良性发展.因此工程研究中心必须要明确自身定位以促进社会利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循环、人才循环与经济循环的统一.
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依托高校的关系问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都建在依托高校内并且与高校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按教育部要求工程研究中心是相对独立、与院系平行的依托高等学校的二级机构.一方面,这样有利于工程研究中心吸收依托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形成学术资源共享,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7,8],首先是依托高校对工程研究中心存在较多行政干预,影响其自主性;二是工程研究中心与一般院系相比,在职称评定、业绩评价和人员编制等现实情况中游离在高校主流评价体系之外;三是与依托高校内部资源整合、团队协作、学科交叉等问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依托高校的关系如果不能真正理顺,不能突破现有组织管理的桎梏,打破现有的行政壁垒,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最终很可能会发展成高校的一般研究机构,从而失去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创新源与技术辐射源的建设初衷.3.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心科研人员不足,科研成果产业化较慢,经营能力不强.目前,各高校在申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通常是集全校之力,表面上看工程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力量雄厚,科研条件扎实.许多工程研究中心得不到依托高校的重视,完成建设验收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依托”,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工程研究中心真正全职在编人员不足.虽然,依托高校为工程研究中心在人才、仪器设备与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且有大量外围企业的科研力量支持.但是实际中隶属关系、利益矛盾等问题,导致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只能依靠核心科研人员,完成小规模的研发任务尚可,如果承担较大项目或多个项目同时开展时便捉襟见肘,难以完成,想要兼顾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则更为困难.由此造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成果产业化较慢,经营能力不强.
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的思考
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应该是依托高校人力资源、实验室资源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有市场价值的重要应用科技成果进行研究开发,并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工程化、产业化以及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研发实体.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应该体现学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养等职能;应该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应用项目开发为重中之重;充分吸引社会资源,注重特色建设,把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对行业和区域创新服务有影响的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窗口.实现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循环、人才循环与经济循环的统一.
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合各方的资源优势和国内外技术发展需求,确保技术开发水平的先进性、研发的前瞻性和在领域内
技术创新相关论文范文,与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的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