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身体健康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身体健康类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身体健康及大学生及同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身体健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求助者是一名大一新生,自升入大学以来,感觉周围朋友缺乏,不易融入同学群体.第二学期由于调换寝室问题,与同学产生矛盾,自此难以与原宿舍同学正常交往,导致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表现为:神情悲观,精神不振;食欲差,睡眠质量下降;感到迷茫,学习兴趣下降.咨询师根据求助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 键 词适应不良;大学新生;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38-03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王某,女,19岁,某大学一年级传媒系学生.体态容貌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均为国有企业职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王某足月顺产,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母亲身体健康,孕、产期及哺乳期未服用药物.家庭为原生家庭,父母关系良好.王某为家中独女,家人从小对其生活学习各方面细心照顾,为其安排好成长道路中的各种事情.小学至高中均在本地附近学校就读,未有集体住宿经历,学习成绩不错,周围同学对其尊重,成长过程中未有重大挫折.进入大学后,开始了集体生活,“同学几乎都是山东人和外地人,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感觉备受冷落,难以融入同学圈子,落差极大.个人喜欢拍艺术照,不太喜欢运动.

1.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9,强迫症状1.4,人际关系敏感3.2,抑郁2.3,焦虑3.1,敌对1.8,恐怖1.2,偏执1.0,精神病性1.3,其他1.6;总分191;阳性项目数48个.按全国常模结果,SCL-90总分超过16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要进一步检验.该测验结果显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

SAS:标准分58,求助者存在轻度焦虑.

SDS:标准分57,求助者存在轻度抑郁症状.

2主诉和个人陈述

自入学以来,初次住在集体宿舍,感到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焦虑不安.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住在家里,有父母照顾.同学们也都是本地的,认识相处容易.进入大学以后,班级里同学多是山东人和外地人,本地人反而很少.其他同学以老乡关系形成了各自的圈子,感觉自己难以融入.在同学中的地位不突出,竞选班干部的时候落选,感觉受到了冷落,情绪低落,与高中相比落差很大.自感住集体宿舍条件不好,空间用具紧张,有的同学十二点后还不睡觉,影响休息,想给予提醒又怕影响了同学关系.本学期五一期间,自己回家几天.期间正值宿舍调整,原宿舍的其他同学都集体调换到了空调房间,却没和自己商量,顿感悲伤和气愤,有被抛弃感.找同学询问此事,大家说等她回来再和她商议,但是回来时宿舍调整已经完毕.至此,再难以在宿舍居住,看见原宿舍几个同学就心情烦躁.近1个月以来情绪低落,睡眠变差,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目标,学习效率下降.为此前来求助.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陈述

3.1咨询师观察

初次见面,求助者衣着整齐,表现得有礼貌,言语表达流畅且有条理.但是精神疲惫,情绪低落,讲话速度缓慢.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3.2舍友反应

王某平时说话少,在宿舍与同学交往少,不知她心里想的什么.似乎不爱与同学交往,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少,最近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见人不爱搭理.

3.3求助者母亲反应

王某从小比较娇惯,上大学前未进行过集体生活,高中时很多同学住校,但家里担心住校生活不好,就一直走读.进入大学后,常给家里打,反应大学生活适应困难,朋友少,感到无助,经常在中哭泣.近来由于寝室调整问题,更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要求母亲过来陪读,现在校外租房居住,由母亲帮助其打理生活上的事情.

4评估与诊断

4.1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一致,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特征相对稳定,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清晰,排除精神病.

2)根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的区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与同学的交往出现问题而产生的,与现实处境相联系,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

3)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对大学生活É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身体健康类论文范文素材
35;生迷茫感.有轻度抑郁倾向,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兴趣下降等症状.寻求校外居住和母亲陪读,对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月余.

4)无器质性病变基础[1].

4.2鉴别诊断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情绪表现并不十分强烈,仅限于对宿舍同学的反感,在理智控制范围内,反应未泛化.坚持正常的学习,社会功能影响轻微.病程持续一月有余.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身体健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3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4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19岁,女,大一学生,面临成长成才双重任务,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活面临严重的考验.

2)社会因素: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凡事由父母操办,自身处理事情的能力缺乏;进入大学后,环境变化太大,适应能力不强.

3)心理因素.错误的认知:认为其他同学都组成了圈子,自己难以融入;同学的事情要和自己商量,没有告诉我就是看不起我,故意疏远我.行为模式方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性格方面:依赖性强而又争强好胜.5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

1)改善求助者目前的不良情绪状态,缓解焦虑烦躁和迷茫感.

2)提高求助者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和信心.

3)提高求助者的合理认知能力,重建合理信念.

5.2终极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地发展,完善人格,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6咨询方案的制定

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求助者介绍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不需支付费用.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及具体情况,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及自我管理技术,商定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求助者正确认识大学的环境和意义,明确方向,树立合理的目标;

2)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分析,破除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方式,重建合理信念;

3)指导求助者多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同学相处的方法,学会合理解决自我情绪问题[2].

6.1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包括3个阶段.

6.2诊断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一、二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这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6.3咨询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三至五次,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纠正错误认知,重建合理信念.增强求助者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提高独立自主性,提高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6.4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帮助求助者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巩固咨询效果.初步评估咨询效果并结束心理咨询.

6.5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二次咨询.

任务: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验.

方法:摄入性会谈相关技术、放松训练、心理测验.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验,收集临床资料,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第三次咨询.

任务: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求助者分析,重建合理的观念.

方法:会谈法、引导、辩论.

过程:与求助者共同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不良情绪的成因,发掘背后的错误认知以及导致的不适合行为,重建合理观念.

布置家庭作业:列出自己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愉快的几件事,并谈谈感受.

3)第四次咨询.

任务:继续探索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及错误观念,建立合理的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ABC、会谈法、辩论、面质[3].

过程:与求助者继续分析不良情绪背后的错误观念,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调整.针对求助者长期对家人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帮助求助者树立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此次咨询,求助者提到有师兄师姐组织出去旅游,而自己热爱旅游.咨询师

1 2

身体健康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师德论文

中学教师论文集

小学教师师德自我评价

在职法律硕士 教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新教师师德论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论文

考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

教师师德师风剖析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咨询案例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