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合力作用模式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提纲,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合力作用模式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工作及学校社会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工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重要基础,发展心理学、变异心理学、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理论都指导了社会工作实务”.[9](p228)同样,心理学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性理论来源.2.两者功能目标一致.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建设者和可靠社会主义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旨为学生养成健康心理意志品质和良好个性行为提供专业支持.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以克服其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目标.[10]二者均着眼于服务学校育人工作,功能目标取向总体一致.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差别1.问题归因取向不同.学校社会工作将学生心理不适或心理问题归因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结构性压力来源),“坚持社会学取向的科学家认为,在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中,外界环境张的压力源起到了重要的致病作用.也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相关的种种问题,经常使人处于压力状态下,这些压力源极可能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11]“与心理学主要采用疾病和医疗视角不同,社会工作认为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导致了困境”,[12](p35)社会工作认为,常见压力源有: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人际关系的冲突)、社会压力源(生活环境变化较大)、文化性压力源(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成的刺激或情境)等,[13](p261)上述压力源往往交叉叠加作用,而非单一化呈现.“社会学取向强调外在的要求和压力源,心理学强调个体如何评价外在要求”.[14](p59).
2.作用模式不同.社会工作主张在消除个体面临的结构性压力源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学校、社区及社会资源力量帮助案主形成正确认知,帮助案主提高获取用于自我发展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激发发展潜能.“心理学家一般是以个人为工作对象,将与工作对象有相当深入的关系,有时变成了心理治疗员”,[15](p147)其倾向于从主体层面单一着力,强调主体性的自我恢复能力,通过与案主沟通促使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而较少触及其面临客观困境.
学校社会工作强调“人在环境”理念和“助人自助”理念,以“自助”能力提升为核心目的,激发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潜能和其运用资源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是当事人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是运用社会资源化解当事人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学校社会工作强调把社会工作的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的能力.[16](p75)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问题归因和作用路径不同,但其各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二者可相辅相成,合力发挥作用.张大均教授在分析了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后提出的一个新的专业名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即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思路推进二者结合不无启示意义.
三、民族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合力作用模式
在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未来前景时,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社会工作尚处在发展阶段,学科体系构建虽已具雏形但其社会影响力有限,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还未能被学术界和决策者所普遍认可和接纳.所以,有学者设想将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嵌入”大学生工作体系中,以改造学校学生管理教育生态的尝试尚缺乏实践基础.笔者认为,若要推动学校社会工作融入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必须坚持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主导地位,以此为基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法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融合模式.
(一)初级模式——将社会工作理念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中.一要将社会工作理念引入高校学生工作制度的上层设计中,“可以利用社会工作的独特理念原则和方法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中理念和职能的缺失”.[17]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在环境”理念强调,无论是对学生心理问题根源分析还是对其介入手段的选择均以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作为切入点,可有效克服传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法的单一性取向.二要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内容充实进“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额工干部”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中,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嵌入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不仅能够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还可以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手段”.[18]从一定意义上讲,辅导员“谈心”工作就是在做个案社会工作,在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除了坚持一贯的真诚、尊重原则之外,如若将社会工作中的“接纳、案主(学生)自决、个别化、保密”等交流沟通技巧融入其中,更有助于其工作开展.[19]学校社会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格局中,可有效弥补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和方法的缺位,这同时也必然要求学生工作者进行角色重塑和高校学生工作功能拓展和延伸.[20](二)融合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并行交叉.
沈黎提出,对于学生问题日趋复杂多元、学校原有心理辅导体系功能的有限性,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老师相互配合可发挥巨大功效,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预防功能的发挥.[21]学校社会工作要真正发挥作用,需从制度层面确立社会工作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明确地位.笔者认为,需进一步理清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工作职责.在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民族院校引入社会工作模块,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中心)”,充分调动教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力量常态开展社工服务.高校需构建起以学校为中心,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三大功能模块作为构建基本支撑的创新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全面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预警机制,对心理不适学生提供分层次教育咨询服务和社工干预.
1.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强调其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功能,通过通识教育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掌握心理学常识和心理保健、心理调试的基本方法技能
2.心理咨询模块.此模块强调对心理不适学生的心理疏导功能,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为求助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咨询服务,并与各教学单位建立动态联系机制.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做好咨询日志撰写和建档工作,为分层次咨询服务提供依据,并与社会工作站(中心)建立全天候合作关系,可将已接受心理咨询但收效不佳的重点学生转送至社会工作站.
3.社会工作模块.此模块强调其在个体“问题”解决中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对一些出现心理极度不适的学生提供系统支持,根据差别化原则,采取“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提供介入服务,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尽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源,助其自助.
本文从分析相关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现状为切入点,提出将社会工作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体系,并提出了以“三大功能模块”为构件的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模式,这仅是初步设想,对此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还须深入思考,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以注[2]、[3]及以下等文件为标志,《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3]《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4]同[2].
[5]此资料从各高校网站提供信息整理而来,机构具体名称和实际可能有差异.
[6]社会学术语,主要指复杂社会文化因素对制度的反
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合力作用模式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