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构建中国美术教育新理念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西方艺术方面有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构建中国美术教育新理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西方艺术及美术教育及文化艺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西方艺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美术教育中往往以西方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为重点,至于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很少谈之,这不利于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艺术以独特的创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西方艺术,不管是绘画、建筑、工艺美术中都有中国艺术的元素存在.很多西方艺术大师都在毕生研究东方艺术,从中吸收很多元素,创作出无数的艺术珍品.虽然研究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可简单言之.但研究好这个问题,对构建中国艺术学体系的完善有其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美术教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35-04
中国和西方美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体系,但二者随着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却相互影响着,这是无可质疑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以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为重点,比如佛教艺术、希腊、罗马雕刻等等,至于中国对西方的影响往往避而不谈或很少谈.其实,在国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东西方美术展》、《东方文物展》等活动.西方学者更加关注中西艺术的交流研究,如法国学者雷蒙·施瓦布就在《东方文艺复兴》中谈到:除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外,还有东方文艺复兴这个概念[1].所谓的“东方文艺复兴”是指受东方艺术影响发展的西方艺术.因此,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我们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利于创作和研究的顺利进行.纵观中西文化的交流史,艺术交流也无外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马可波罗游记》传播的影响最大,下面就此为切入点,就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丝绸之路的作用
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我们只能从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来证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代的《穆天子传》,其内容的可信度有多少值得研究,但是它也不是战国时代人们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公元前7世纪希腊诗人阿里斯坦的长篇史诗《阿里马斯帕亚》记载有东行的过程.而且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也加以引用.由于这些文献对东方文化的描述和记载,才出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的事实,他占领古印度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使此地区成为东西政治文化交流的第一个中心地带,诞生了明显带有希腊、罗马“阿波罗”式艺术特征的犍陀罗艺术.公元前2世纪中国河西走廊大月氏的西迁,灭大夏建贵霜王朝,东西文化开始了第一次撞击交流.汉武帝时期经营河西,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要道“丝绸之路”.东汉班超父子西域活动,开始正式的中西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活动,佛教也此时也传到中国.
西汉汉元帝在位时期,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打败并收服匈奴国和康居国.在投降的胡军中有一部分是来自罗马帝国的将士,他们被安置在河西走廊的永昌县境内.近年在新疆、宁夏、甘肃、陕西、河北、河南等丝绸之路遗跡的发掘调査中发现大量罗马时代的金币,都可以证明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及其贸易往来的频繁[2].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文化”贸易的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中亚、西亚地域.据罗马史学家鲁卡努斯记载,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所穿戴的丝绸服饰曾引起世人的羡慕.丝绸的绚丽奢华,高贵优雅,使之成为罗马贵族的“奢侈品”,皆以身着有中国刺绣服饰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公元92年,古罗马皇帝专门修建了用来存放中国丝绸的仓库,证明当时的丝绸需求量相当的大.中国的青铜器和陶瓷在古罗马的市场上也随处可见[3].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多处记载贵族穿戴锦绣袍服,也应该是指中国的刺绣.这也是欧洲人将中国称之为“刺绣之国”的由来.
近年,在中亚、西亚地区发现许多汉式铜镜,从这些中国铜镜的分布和时代与地域性来看,主要是在汉朝同西域诸国交流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这些国家不仅从中国输入铜镜,而且还大量铸造和仿制这些铜镜,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铜镜艺术对中亚、西亚地区影响的一个层面.
佛教的传来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件大事.艺术的影响更不用说了.据《建康实录》记载,张僧繇曾用天竺“凹凸法”在一乘寺绘制壁画,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观众,以致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这显然是从西域传来的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同样敦煌、云冈石窟的早期佛教造像也具有希腊、罗马雕刻的特征.但是,既然文化是通过交流传播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否认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三国的朱士行、东晋的法显都曾西行求法,法显从陆上丝绸之路出发,从海上返回.而玄奘法师则于公元629年至645年,历时十六年游学印度.公元638年初到阿旃陀石窟朝圣.由于玄奘法师的到来,带来中国画风,阿旃陀石窟中期的壁画内容世俗性题材和社会生活场景的画面开始出现和增多.特别是最盛期的第一窟后壁绘有巨大的菩萨和很多侍从、飞天参列其中,他们的姿态、表现手法风格和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风格如出一辙.这种构图、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变化,可能是受到中国绘画(长安佛教)的影响.可以说东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唐玄宗的天宝九年(750),高仙芝西征西域(今塔什干、吉尔吉斯),被大食(阿拉伯)击败,唐军很多士兵被俘虏,其中有工匠,使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欧州.唐代旅行家杜环也在其中,他本人曾经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他于唐宝应初年761年乘商船从海上归国,据他的《经行记》记载:当时在大食的还有“汉匠起做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环,吕礼”,此书虽然遗失,但被他的叔叔杜佑《通典》引用[4].此资料可以证明当时中国的金银匠、画匠、丝织工、造纸匠都传到西方.此时正是东罗马拜占廷艺术的兴起时期,我想中国艺术势必已经影响到它的发展.还有就是海路的发展对“哥德式”建筑艺术也有很大影响.
2011年4月“南海一号”的打捞,为我们提供了中国艺术对西方影响的最有力证据.它是一艘南宋末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送外销瓷的船只,为我们提供了中国陶瓷艺术对西方影响的珍贵实物资料.从船中发现了德化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陶瓷精品,特别是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学者普遍认为是宋代接受外来订货的来样加工品.这与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中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最远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的记载相符,近年在非洲7个国家和地区有二百余个地点发现了中国古瓷和古钱币,即可以证明.如埃及的福斯塔遗址发现了长沙窑釉下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而且还发现定窑海棠杯、芒口“官”字款盘、龙泉窑的缠枝花草碗、凤鸟纹大碗、莲花瓣碗盘、双鱼洗,景德镇青白瓷刻花斗笠碗、牡丹纹碗、青花牡丹变形边莲瓣纹瓶、蓝地白花大盘、福建窑青瓷、广东青瓷、德化白瓷和北方磁州窑的瓷等遗物,都可以证明东方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力度.元代随着疆域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文化的交流达到空前的规模.郑和的七下西洋的航海,到达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五次),可以说中国的文化艺术彻底为西方世界所了解.
二、《马可波罗游记》的作用
宋末元初威尼斯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和叔父到达中国的元大都北京,在此居住和生活了二十余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1299),将中
西方艺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构建中国美术教育新理念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